跟我学舌诊38临床案例8糖尿病解析

我们这节课的案例是讲糖尿病。

糖尿病,顾名思义即尿中糖分偏高的疾病。但从现代的诊断依据并非是尿糖,而是以血糖高低为唯一标准的,尿糖只做参考。现代医学将其分为一型与二型:一型糖尿病的典型特点是三多一少:多吃、多喝、多尿和消瘦;这种糖尿病又名胰岛素依赖型,临床西医多用注射胰岛素来治疗。二型的典型症状为疲乏无力、肥胖,他们自身具备合成胰岛素的能力,所以一般不用注射胰岛素;但该人群得病后期大都也会逐渐消瘦,或采用注射胰岛素治疗。

通俗的讲,我们吃饭入口,口中的唾液就会将其部分转变为麦芽糖,吞咽以后,消化系统会进一步将其转化为葡萄糖。也就是说,这样的糖类物质是人体消化的初级产物,它们本应当被进一步分解或合成代谢,继续转化为人体所需要的能量、气血、脂肪等物质,并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但是,如果脾的吸收运化功能非常弱,那它就不足以担起这个重任,而糖作为人体消化的初级产物就会大量囤积在体内,导致血糖偏高、尿糖偏高,这就是糖尿病。

中医典籍记载中的消渴病与现代糖尿病有很多相似之处,又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中医认为糖尿病的病因病机主要在中焦脾胃:有的人体现为胃热的阳明病、有的体现为素体脾虚、还有的是肝脾不和、或者脾肾皆虚等等。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就像一个仓库,而脾负责加工并运输。如果胃有热,人就总觉得饿,很多糖尿病人表现就是能吃,但是吃了那么多,仓库进了那么多货以后,剩下的工作可都是脾来做,脾有没有这么大能力呢?所以,糖尿病的第一个病机就是胃热脾虚,或者叫胃强脾弱。糖尿病初期、或较年轻的病人就是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下的脾虚是相对的,是相对胃热或胃强来说的。用六经辨证角度讲,这时候还处于阳明病阶段,是实证,相对容易治疗的。

绝对的脾虚是第二个病机,有些人是先天的,有些人是年老以后逐渐虚衰。主要表现在食欲并不强,甚至吃一点点,脾胃就不舒服,人体消瘦,血糖高。这种情况下,脾的运化能力是严重不足,也就是《伤寒论》中太阴病的情况,如果与第一种情况结合来看,其实就是阳明病向太阴病的转归。

情绪不稳定,肝火旺的病人多会导致肝木克伐脾土,使得脾失健运,这是第三个病机。这种人就是典型的少阳病,或厥阴病,治疗不仅要健脾而且要调肝。

脾虚日久,后天波及先天,会导致脾土克肾水的情况,其实就是《伤寒论》太阴病向少阴病的转归。这种病人不仅脾虚,而且脾虚波及肾,造成脾肾皆虚的情况。这是中医辨证糖尿病的第四种病机。

我们下面看这个案例。77岁的老先生,糖尿病18年,空腹血糖7.8,症状:口干、胃纳差、失眠、多梦;舌红,多裂纹,有剥苔;脉弦虚。

这里,不论症状上的失眠多梦,还是舌红、裂纹、剥苔,都体现了阴虚火旺,可见该病已经不止在中焦脾胃,而且波及到了心肾,而呈现少阴化热,只不过这个热是虚热,是损伤肾精的表现。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应该选择类似增液汤这样的方剂,用生地、麦冬、玄参、天花粉、石斛之类的滋阴的药去标本兼治:一方面滋补阴液,另一方面解决口干问题。

但是,我们看到病人已经胃纳差,再加上得病已18年,早已不是“胃强”的阶段。在脾胃皆虚的情况下,过用滋阴必然滋腻妨碍脾胃,使得脾胃功能更差。再者,先后天皆虚的情况下,应先救后天脾胃:存得一分胃气,保得一份生命!所以治疗上仍然要以健脾为主,可以考虑山药、党参、白术等物,辅以山楂、麦芽、神曲来开胃,促进食欲。

更进一步说,该病案说此病人之脉为弦虚,存在弦脉即可考虑病在肝胆,加上该病人失眠多梦,年岁已高,综合判断,系病已入厥阴。可在药方中加入入厥阴肝经的药,比如戊己丸(黄连、吴茱萸、白芍),或加入乌梅,即可生津止渴,又能收敛浮火。

本文章原创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iaigou.net/lcbx/74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