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白癜风爱心救助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705/4650572.html
最近这半年,有几十位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和家属向我咨询调理方案。可是让我震撼的是,他们连糖尿病的基本常识都不懂,咨询我的这些患者几乎覆盖了所有年龄层次的糖尿病患者,我发现他们连糖尿病是怎么得的?为什么治不好?为什么糖尿病还分一型和二型?这些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每个人见到我都迫不及待地问,怎么调?有什么办法可以治?我直接很不客气的告诉他们,我说,你如果不懂下面这些常识,全世界的医生都治不好你的病。反过来说,如果你懂下面这些常识,你有可能自己调好糖尿病,让自己和家人远离糖尿病,你先放下自己固执的思维,说什么糖尿病是世界疑难杂症、治不好,你怎么没想过别人不得、你得呢?而且呢,我发现很多错误的信息是病人和医生咨询时,很多医生的问诊就已经误导了病人,今天我的课程不是否定医学,不是想跟医生抬杠。如果每一个人不结合这些常识,很多糖尿病患者就会错上加错,走向绝望。
那什么是常识?就是一切符合自然规律的知识,人不能违背。很多常识是不需要学专业,但是大多数人必须懂得的,如果科学违背常识,都无法立足。我这里举一个例子,就像我经常讲的一个常识,什么呢?你的病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而得的。那这里有个常识,我相信所有人都认可,是什么呢?就是病人不改变生活习惯,所有的治疗和疾病都会反复,而且这些疾病将成为世界疑难杂症。这个常识就是药物替代不了错误的生活习惯,基于这个常识,你就应该明白恢复健康全靠自己。所以我认为我们预防疾病的方向不是以治疗为主,而是与身心灵健康教育为基础。所以,当你认为糖尿病是治不好的时候,你有没有思考过我下面这五个常识?你懂吗?或者思考过吗?
希望今天的这堂课程,与专业的人士探讨,有不正确的地方,请大家多指导。
第一个你必须知到的常识,就是什么叫一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妊娠性糖尿病?
很多人说,这是医学的事情,太复杂了,这是医生该研究的,我们没必要去管是几型。你错了,每一个人,不管你有还是没有糖尿病,还是几型糖尿病,你必须要知道这个常识。因为呢,你还有下一代,懂得这个常识,有可能把糖尿病调好。首先我给大家普及1个百度上面都可以查到的数据,一型糖尿病的比例占5-10%,而且全是年轻人;二型糖尿病的比例占90-95%,我相信很少有人思考过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的比例,为什么差距这么大?而且呢,一型糖尿病为什么全是年轻人?这些问题有可能连医生都没有思考过,这里面到底蕴藏着什么秘密?我今天解读给大家听,我们拿中国现代社会四代人的组成结构来讲解。前两代人呢,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因为吃不饱,饿肚子,营养不良,生的孩子又多,那时候没有计划生育,所以经常听他们说怀孕的时候是低血压、低血糖。可是计划生育后,现在是第三代人生育高峰,也就是我们的独生子这一代,一个人怀孕,6个人或者9个人去照顾。结果呢,孕妇体型超标,怀孕期间容易得妊娠性糖尿病、妊娠性高血压。那我们生下的第四代孩子就是受害者,他得了一型糖尿病。因为孩子在妈妈肚子里,是通过母亲的脐带在吸收营养,如果母亲血糖高、血压高,会影响孩子的脏器的形成和代谢,这样孩子一出生有可能体重就超标,有的孩子出生以后没有控制住饮食和体重,几岁、十几岁,儿童和青年时期就容易提前得糖尿病,这就是一型糖尿病,这也是为什么一型糖尿病全是青少年的原因,都是因为无知的父母造成的。那再过20年呢,这些一型糖尿病有可能一部分连生育能力都沒有,一部分即使有生育能力,生下来的孩子,百分之百是一型糖尿病,也就是遗传性的。讲到这里,你就明白一型糖尿病有个前提条件,母亲怀孕期间,血糖超标,这种糖尿病将终身依赖药物,你现在明白为什么一型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的比例是5-10%,这是因为前面几代人生活条件不好,你没有机会怀孕期间让自己的身体体重超标、血糖升高,所以对于现在所有的糖尿病比例来说,一型糖尿病比例偏少,但是更恐惧的是,你们想过20年后呢,有可能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的比例变成了50%对50%。所以我倡导所有准备怀孕的父母,怀孕前先减肥排毒,怀孕中让懂营养的家人来照顾。营养,一定不是你认为的好吃的是好的;营养,应该是含矿物质、维生素这些营养价值均衡的食物,这是我讲这堂课的责任和意义。你哪怕不是糖尿病,也不管你的年龄多大,为了我们的下一代,这点常识,你必须要懂。讲完一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就不难理解了,是后天形成的,大部分人是因为暴饮暴食、脂肪超标、体重超标、胰脏的功能受阻。因为你的胰脏就是帮你分泌自身的胰岛素,我们自身的胰岛素就是来降血糖的,如果你的胰脏被多余的脂肪、毒素堵塞,它的功能下降,就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那我们的血液当中的血糖就会升高。
那我们打了胰岛素和自身分泌的胰岛素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你打的胰岛素,其实就等于给自己的身体请了个保姆,那我们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就相当于你的爱人,每天在家里做一切家务,因为你每天让他超负荷干家务,结果他被累趴下了,你不去帮他减轻负担,给他时间修复,你却请了个保姆帮你干家务,这也就是降血糖。最后医生告诉你,保姆不能停,得要一辈子请,也就是药物不能停,一辈子吃药,这也是为什么二型糖尿病治不好的原因,因为很多人打了胰岛素,吃了降糖药,生活饮食习惯照旧,那就意味着你对保姆产生依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依赖胰岛素性糖尿病。
这里还有一种糖尿病,很多人爱吃夜宵、爱吃寒凉、暴饮暴食,容易得急性阑尾炎,急性肠胃炎,急性胰腺炎。一旦你得了急性胰腺炎,胰腺坏死引起的糖尿病,也跟一型糖尿病差不多,将没有治疗方案。在这里呢,妊娠性糖尿病我就不多解释了。很多人怀孕前体型正常、指标正常,怀孕以后呢,得了妊娠期糖尿病,但是生完孩子以后,不管是用了半年还是一年两年减肥成功,让自己的体形恢复正常,结果奇迹发生了,自己的血糖也就正常了。所以我告诉大家,妊娠型糖尿病就是,妈妈是二型糖尿病、肥胖引起的、后天引起的。肚子里的孩子是一型糖尿病,遗传引起的,那孩子就倒霉了,当你明白这个常识的时候,你就知道怀孕前减肥,你有多重要。
第二个常识,如果你不明白,也会走进误区。那是什么呢?医院体检被确诊为糖尿病,医生肯定会问你这样的问题,你的父亲有糖尿病吗?或者你的爷爷奶奶、家族有糖尿病史吗?你一旦说有,很多医生不加思索地告诉你,有可能是遗传,甚至会肯定的告诉你是遗传。你知道人们对遗传是怎么理解的吗,就像你跟父母讲的像,这就是遗传,所以医生只要说这个疾病是遗传,那病人的态度就是放弃了恢复的希望,甚至自暴自弃,抱着活到哪一天算哪天的想法,因为他们曾经看到过很多长辈得了糖尿病,几十年吃药打针,最后眼睛看不到了,肾功能衰竭了,足底坏死了。糖尿病引起了高血压、心脏病等并发症,这也是为什么得了病的人会变得固执,一个是听到遗传这个错误的信息,让他们看不到希望,还有一个是看到父母治疗糖尿病的后果,让他们绝望。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即使爷爷奶奶有糖尿病,爸爸妈妈有糖尿病,你的糖尿病都不一定是遗传,不一定是一型糖尿病。怎么理解呢?你回到刚才我讲的一型糖尿病是怎么得的,也就是只要你的母亲怀你的时候,没有得认妊娠型的糖尿病,那你的全家人继续得了糖尿病,也是因为一样的饮食习惯才得了一样的病,说白了吃一样的饭,得了一样的病而已,改变习惯有可能奇迹就会发生。举个例子,你难道没发现很多一起吃夜宵的人,几年以后几乎得了一样的病,不是三高就是五高,什么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胆固醇高,难道他们有亲戚关系吗?是遗传吗?根本不是。只是因为经常在一起吃夜宵,胡吃海喝,吃饭一样得了一样的病。你如果不改变这些习惯,没有一个人能躲过这场灾难的,你在饭桌上每天像过年一样,好吃好喝,顿顿离不开肉。医院每天都人满为患?像搞春运一样,不是一票难求,而是一床难求。我开玩笑讲,是因为现代人生活条件好了,你每天在家里像过年一样吃吃喝喝,医院里每天像搞春运一样,忙得不可开交,把你送到该去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二型糖尿病的比例90-95%,因为生活条件变好以后,四代人每天都吃饱吃撑,所以2型糖尿病遍及每一个年龄阶段,而且比例庞大,后备军更庞大,看看我们中国的肥胖率将近有3亿人,几年以后,他们都有可能是二型糖尿病。我在这里没有跟你开玩笑。
今天呢,送大家5句话,希望你在吃饭的时候能记得起来,你不要认为你的饭量大,有没有想过有可能是你的胃被撑大了,你也不要认为你习惯了,改不掉,习惯还分好习惯和坏习惯呢,那好习惯它能救你的命,坏习惯呢它要你的命。所以呢,送大家的五句话是:六成饱延寿命,七成饱预防病,八成饱慢性病,九成饱富贵病,十成宝要你命。所以不要因为你管不住嘴巴,而让自己得了二型糖尿病,全家人管不住,那一个都跑不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口号是,一个人学习全家人受益,让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懂健康的人。
第三个误区是,为什么要忘掉“老年性疾病”这个概念?如果你在百度上搜索老年性疾病,结果指的是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我曾经讲过一堂课,提醒大家,一定要忘掉这个词儿,就是“老年性疾病”。因为它会欺骗和麻痹我们年轻人,以为这些疾病离自己很遥远,结果他们在生活中胡作非为,不害怕这些疾病,更可怕的是,不懂健康的父母会成为他们最大的帮凶。所以,父母懂健康是爱,孩子懂健康是孝。我记得在一次企业讲座后,举办方一个负责人说,他们家有个亲戚想咨询我一个疾病,就带到了我的休息室。结果是一个母亲带着一个20岁的孩子来见我,还没有张口说话,母亲就哭了。我说是什么情况?你别激动,你告诉我。结果这个母亲说是他儿子生病了,大学还没毕业,就得了糖尿病,医生说是一型糖尿病,是遗传的。医生说这么年轻得糖尿病,肯定是一型糖尿病,是遗传。可是她说,他们家族没有得糖尿病的。今天,他们听完我的课,想来咨询一下,她的孩子为什么会得糖尿病。然后我说,你先回答我三个问题:第一,你怀孩子的时候有没有妊娠性糖尿病?她说绝对没有。第二,这个孩子有没有过急性胰腺炎?孩子和母亲同时说没有。第三,你的家庭直系亲属,确实没有糖尿病吗?他说没有。这个时候我也糊涂了,我还真没见过这种情况,这个孩子也不胖,年龄也小,竟然得了糖尿病。医生找不到原因,诊断为一型糖尿病,我能理解。我转过身,就问这个孩子,糖尿病有三多一少的症状,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会减少。我就问他,你这么瘦,原来体重有多胖啊?减了多少斤?他说,几乎没什么变化呀。那我又问你每天喝多少水?结果他的回答让我震惊,他说不喝水。我当时就纳闷了,我说为什么不喝水,没有渴的感觉吗?他说不是,他渴了只喝雪碧和其他的饮料,每天最少4瓶,有的时候甚至七八瓶,几乎不喝水的。这时,我才恍然大悟。我就问他,你这个习惯多久了?他说从小记事的时候就开始了,几乎没喝过水,尤其是上大学这两年,顿顿吃饭都要喝冰镇的饮料。这时我转过身,问他的妈妈,你就没有留意孩子的这些习惯吗?他母亲反而惊讶的问我,这和糖尿病有关系吗?我说,当然有关系了。这时,这个孩子还好奇的反问我,那我们学校大部分孩子都是这样的习惯呀,为什么别人没得我得了呢?我说如果你除了这些坏习惯的累加,还叠加了其他的坏习惯,比如不爱运动,身体比别人寒,性格内向、爱生闷气等等,那你就会比其他的同学提前得病或者是得大病。那其他的一些坏习惯的人呢,也跑不掉,就差时间了。这个时候这个孩子才认可的说,老师你太厉害了,你什么都说对了,我是我们宿舍里最不爱运动的那个人,到了冬天我比别人怕冷,盖两床被子手脚都冰凉,而且经常会胡思乱想,不太喜欢主动跟别人交流。这个时候,我就告诉他们母子俩,你孩子的糖尿病不是一型,也不是二型,是假的糖尿病。他们的眼神都愣住了,从来没听过这个词儿。我说喝一瓶饮料相当于吃了15块方糖,你的孩子平均每天按5瓶饮料来算,就相当于每天吃了75块方糖,而且不是吃了一两年的问题,都按照十几年来算,这就会导致他身体的脏器功能下降,代谢不掉这么多的糖分,你没发现你的孩子没有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的症状,只是指标高而已。所以,他每天打的胰岛素,降的就是这些饮料的糖。我举了个例子,他们都明白了。我说,就像过年前,很多人的身体指标正常,结果过年这半个月,胡吃海喝、大鱼大肉、顿顿吃撑,每天还是四五次的应酬,还有连着熬夜……过年这几天的生活,是一年当中最不规律的时候,体重还要超标五斤、甚至20斤,结果这年后一体检,有的人三高,有的人五高,难道这些人都要当成病人一辈子吃药不能停吗?其实他们只需要花上两个月或者3个月,让生活变得规律,饮食变得清淡,饭量变成七成饱,开始锻炼身体,让体重下降,减个10斤20斤,奇迹就会产生,可能所有的指标都会变得正常。这时,这个母亲很生气的说,他的孩子自从查出来糖尿病,医生就给他打伤了胰岛素,到现在为止已经半年了,医生怎么就没有告诉他这些知识呢,除了让他们去体检,他想多问几句话,一直都没有时间,我问这个孩子,你查出来糖尿病打胰岛素以后,你的饮料戒掉了吗?他说没有。我说今天我讲的你明白了吗?他说明白了。我最后告诉他,如果今天你不戒掉这个坏习惯,不到10年20年,你的并发症就会来找你麻烦,眼睛会瞎,脚会烂,要截肢,肾功能有可能会衰竭,唯一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这个母亲很自责的说,以前呢,他们也知道饮料对孩子的身体不好,她也不想给孩子喝,可是就挡不住家里的老人,偷偷给他买。到了学校,孩子拿着零钱,自己也买了喝,我们又管不住。时间长了,我们也懒得说了,看见了就跟没看见一样。今天,听了老师的几句话,让我后悔莫及。她说,回去以后一定监督孩子,不要再喝饮料,让他多喝水,锻炼身体。我告诉这个妈妈,你的孩子已经不用监督了,因为,他的观念已经通了。观念不通的人,你天天监督他、骂他,都没有用。结果,这个孩子当着我的面给母亲说,“妈妈你放心,我一定改掉,因为我还年轻,我还想多活几年,照顾你。”就这样不到20分钟,一对哭丧着脸进来的母子俩开开心心地走了。我根本没有给他们调理方法,只是帮他们找到了病因,他们看到了希望,也自己找到了方法。所以我经常讲调身体的顺序,一定是先调观念,再调习惯,最后调身体,而且观念通的人,习惯会自我纠正,根本不需要人去监督。如果习惯不改,所有的疾病都会反复,没人能救你。可是现实中很多想调理身体的人和做健康产品的人,都是着急着要调理方法或者是给调理产品。如果你没有按照顺序去服务顾客,那你以后就有擦不完的屁股、解决不完的问题,比如什么问题呢?顾客就会说,我坚持不了,调理的太慢了,价格太贵,你说的这么好,你医院去卖,等等这样的问题。你会发现这些问题,医院的哪个医生需要解决,都不需要的,医院里看病是有流程和顺序的,可是很多做健康行业的人拿着特别好的产品,却不按流程去服务顾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想要帮助别人,却遭到别人的反感和打击。
第四个误区,也就是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错误解读。一谈到糖尿病的并发症,几乎大部分人都会理解成是糖尿病引起的其他的病,你错了。我曾经讲过并发症的病理,为什么不是生病的“病”,而是一并的“并”呢?是因为几年几十年吃药以后,药物的副作用一并出现,这是一层意思;那还有一层意思是,长期的血糖高,虽然那你每天都在用降糖药控制,但是有很多多余的糖分也会慢慢对脏器造成堵塞,导致脏器功能衰竭。这就相当于一个每天灰尘很多的房子,你哪怕是天天打扫卫生,也避免不了扫不干净的灰尘,对你家里的电器造成堵塞,缩短电器的寿命。综上所述,药物的副作用和治疗的拖延导致的副作用,一并产生了二次伤害,就叫做并发症。如果这个观念通,你就有自救的机会了。
第五个误区,为什么糖尿病患者打胰岛素会出现低血糖?医生甚至给糖尿病患者开了胰岛素药物后,建议他每天在衣服口袋里装颗糖,当出现低血糖的时候,可以自救。其实这个现象很容易理解,一个正常血糖的人打了胰岛素,不就是低血糖吗?低血糖是有生命风险的,出现低血糖的时候打的胰岛素的量和以前都一样,并没有加大量啊,为什么有的时候会出现这个现象,有的时候却正常呢?我说呢,是有两个可能:第一个可能,是你的胰脏功能没有完全消失,他还在帮你降一部分的血糖。你打的胰岛素的量完全是来替代脏器功能的,这就相当于你的老婆做饭的时候放了一次盐,结果你呢,又放了一次,最后饭菜吃不成了。如果你打了胰岛素,吃完饭,运动以后出现了低血糖,那说明你的胰脏功能很正常,你的二型糖尿病有可能能调理恢复。第二个可能,也就是你吃一碗饭和吃两碗饭,给身体产生的负担是不一样的。如果你今天的饭量减少,比如说吃了一碗饭,可是你打了以前吃两碗饭胰岛素的量,就有可能出现低血糖的风险,这种情况说明我们的血糖完全可以通过控制饮食来控制,而不一定非得用药物来控制,饮食控制的好是没有副作用,更不会出现并发症,我认为用药物控制疾病的人是不能自律的人。在这里举个例子,这就相当于你在家里,乱扔垃圾,家务活特别多,你的老婆,这十几年,洗洗涮涮,干活已经把身体累趴下,不能干活了,那你只能请保姆。其实,你只要自律一些,不乱扔垃圾,不给家里制造这么多的重体力活,你就不用请保姆来打扫卫生,收拾家务。结果,你管不住自己的行为,乱扔垃圾,每天还要请保姆来打扫卫生,结果家里的东西呢,少了一样又一样,你还很无奈,保姆公司甚至多提前告诉你,请保姆是有风险的,会丢东西的,他们把这个称之为“并发症”,你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所以很多替代性治疗,其实是打乱你的内分泌,有的药物是来替代你的胰脏,有的药物是来替代你的肝脏,有的药物是来替代你的消化,结果都会导致很多功能或者是内分泌紊乱,这就相当于你找了保姆替代老婆,你找了个男人来替代老公,家里关系能不乱吗?最好的办法,是用平衡来调整失衡,比如说用饭后的运动、吃动平衡来调整消化不良,用补充益生菌达到菌群平衡,来调整对免疫力的失衡,用心态平衡来调整内分泌的失衡,而不是用药物来干预,导致乱上加乱,错上加错。讲到这里,有一句话很适合在这里讲,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就是你欠了身体的账迟早要还的。你保护好身体,它会让你享受生活。你伤害身体,他最后算总账的时候,让你痛不欲生,甚至倾家荡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