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具体症状是什么?了解这些你就可以及时地掌握关于糖尿病的信息,及早就医及早解决。同时糖尿病的一些饮食禁忌也要注意。
1、多尿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2、多饮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3、多食机制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进出组织细胞前后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降低所致。正常人空腹时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缩小,刺激摄食中枢,产生饥饿感;摄食后血糖升高,动静脉血中浓度差加大(大于0.mmoL/L),摄食中枢受抑制,饱腹中枢兴奋,摄食要求消失。然而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但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很小,组织细胞实际上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引起饥饿、多食;另外,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因此机体实际上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欲亢进。
4、体重下降糖尿病患者尽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下降,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呈负氮平衡,体重逐渐下降,乃至出现消瘦。一旦糖尿病经合理的治疗,获得良好控制后,体重下降可控制,甚至有所回升。如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重持续下降或明显消瘦,提示可能代谢控制不佳或合并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5、乏力在糖尿病患者中亦是常见的,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即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和有效地释放出能量,同时组织失水,电解质失衡及负氮平衡等,因而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6、视力下降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诊时,主诉视力下降或模糊,这主要可能与高血糖导致晶体渗透压改变,引起晶体屈光度变化所致。早期一般多属功能性改变,一旦血糖获得良好控制,视力可较快恢复正常。
7、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众多,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皮肤感染、糖尿病足、糖尿病性胃轻瘫、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与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并发泌尿系感染、糖尿病性神经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糖尿病所致脊髓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伴发的葡萄膜炎、糖尿病并结核病等。
糖尿病5大禁区只有生活条件好的人才会患糖尿病生活优裕者患糖尿病的可能性较大,但生活条件差并非糖尿病的“保护”因素。事实上,如果不注意自我保健,染上诸多不良嗜好与习惯,特别是嗜酒、抽烟、偏食、不讲究卫生,同样会患糖尿病。
消瘦者不会患糖尿病有许多人虽然消瘦,但因为饮酒、营养不良(如铬、锌摄入不足)和病毒感染等因素,同样是糖尿病的侵犯对象,尤其是在消瘦的老年人中,也不乏糖尿病患者。
少吃糖就不会患糖尿病实际上,糖尿病是机体胰岛素
绝对或相对不足的结果,与糖摄入并没有必然联系。如果胰岛功能好,摄入再多的糖也可利用、分解、处理,血糖会在正常范围。另外,不只是摄入高“糖”会使血糖上升,其他含能量高的食物,如脂肪、精米、白面同样也有此类作用。所以糖尿病高危人群不只是要限糖,还要限制肉类、米面等主副食。
血糖水平正常便可高枕无忧血糖水平的确是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但血糖正常不一定说明胰岛无问题。许多人在早晨空腹时血糖可基本正常,但如果进食,血糖就会急剧波动升高,并持续较长时间,这同样对机体十分有害。中老年人检查自己是否患糖尿病,医院作糖耐量试验。如结果提示糖耐量减低,就要提高警惕,采取有效措施如运动、节食、补充铬素等,防止向糖尿病发展。
尿糖阴性就不是糖尿病实际上,是否患糖尿病,血糖水平是唯一可靠的标志。有的人因为肾糖阀上升,肾小球滤过有问题,即使血糖高于正常许多尿糖也是阴性,所以以尿糖阳性阴性判断是否有糖尿病并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