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医生,我必须告诉你,糖尿病没你想那样

糖尿病是全世界范围内的慢性疾病,目前国内糖尿病的患病率达到10%以上,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日常工作中,我常常告诉就诊患者糖尿病可怕的不是血糖,而是其长期高血糖所带来的相关并发症和合并症。糖尿病除了典型的“三多一少”的临床症状外,还需要警惕和重视一些非典型的表现迹象,没你想那样简单。

1.糖尿病性胃轻瘫

聂先生45岁,是一位有着5年2型糖尿病的男性患者,刚开始是能吃、能喝、能动,虽早已经确诊糖尿病但并不注重管理,最近2年反复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好几次在消化内科住院,内镜、CT做了多次没有发现明显的消化道疾患,治疗效果总是不佳。结合患者病情,经内分泌科会诊后考虑患者极大可能是糖尿病胃肠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导致的糖尿病胃轻瘫所致。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人体分布于胃肠道的神经受到损伤后出现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的病变,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反酸等消化道症状,进食后明显,严重的甚至不能进食。究其原因在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对神经及微血管的损伤,长此以往造成患者营养不良,进而导致枯瘦如柴、生活不能自理的恶病质状态。

就诊时患者需要完善胃镜检查、消化道钡餐检查排除消化道本身疾病,若提示存在胃潴留等排空延迟,结合糖尿病病史及临床症状可诊断。目前糖尿病性胃轻瘫没有特效药物,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常见的有促进胃肠动力药物如莫沙必利、多潘立酮,止呕药物如甲氧氯普胺,胃动受体激动剂罗红霉素等,饮食上少量多餐,尽量避免不消化食物。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平稳的控制血糖。

2.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李先生55岁男性,患者2型糖尿病10余年,近3个月来常常出现下腹部胀、小便排不干净,有时候甚至来不及上卫生间就出现尿裤子了,为此在泌尿外科就诊查了泌尿系检查基本排除了肿瘤、前列腺增生等病变,后至内分泌科门诊看病后医生告诉他这是糖尿病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控制膀胱、尿道的肌肉受损后导致运动功能失调发生障碍,这些肌肉又受到分布于上面的神经调节控制,长期高血糖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以使支配尿道和膀胱的自主神经损害,进而尿道括约肌、膀胱逼尿肌等肌肉功能不协调,引起排尿障碍。临床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小便次数增加、小便淋漓不尽、排尿不受控制为主的尿失禁,另一种是以尿急但量不多、排尿等待等,严重的出现膀胱过度充盈却无尿排出。

诊断本病需要排除泌尿系自身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上优先控制血糖,其次以营养神经、改善症状为主,对于严重尿潴留患者可予以导尿。

3.糖尿病腹泻/便秘

50岁的邓女士也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年前在门诊复查时候告诉我说近来总是时而出现拉肚子,时而又出现便秘,搞的都不知道怎么治疗了。完善相关检查后我告诉她这是糖尿病引起的。

资料显示,长病程的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约有五分之一左右会出现腹泻,腹常常为稀溏样,有时是水样,一般情况下极少有腹痛、便血,部分患者为顽固性腹泻;同时另外一部分患者表现为便秘,表现为大便次数及量减少、粪便干燥、排便费力。有时候患者会交替存在上述两种情况。

造成上述表现的原因一方面是糖尿病导致支配肠道及肛门神经受损出现症状,另一方面是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受损致胰腺外分泌功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障碍,部分激素失调引起消化吸收不良造成肠道菌群失调。

看病时患者需要在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同时就诊,排除消化系统自身疾病。治疗上平稳控制血糖达标为首要目标,其次营养神经、调节肠道菌群、止泻或通便对症治疗为主,另外饮食上注意清淡、优质蛋白为主,同时也需要适当运动。

4.糖尿病所致性功能异常

刚过40岁的张先生10年前查出糖尿病,因工作繁忙且又没感觉不舒服,长期以来未规律系统诊疗,前段时间他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iaigou.net/jbzzd/67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