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事半功

自媒体职招聘微信群 http://m.jpm.cn/article-124253-1.html

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事半功倍!

文/广州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朱章志教授

数据

据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与年相比,全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简称ASCVD)患者又增加了万人,其中心血管疾病万人,外周动脉疾病万人,卒中或劲动脉斑块者万人。中国目前糖尿病患者数高达1.14亿,糖尿病前期则达3-5亿。全球3个糖尿病人就有一个来自中国,其防治形势十分严峻。来自英国的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ASCVD事件的风险为非糖尿病者的3.25倍。我国的数据显示,30.1%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ASCVD事件。ASCVD高危人群中,大于40岁的糖尿病患者达1亿,血脂异常或高血压并多种危险因素达2.15亿。

糖尿病既能影响到微血管,也能累及到大血管。在微血管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基底膜的增厚,这种变化可见于全身任何部位的毛细血管,但在眼与肾的微血管中最为多见。在大血管中,则主要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这与非糖尿病病例中所见者相同,只是在糖尿病病例中,大血管病变出现较早且程度较为严重。其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机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都要高2~4倍。糖尿病患者中每10人有8人死于心血管事件。糖尿病是导致非创伤性下肢截肢手术的主要原因。

中国糖尿病患病数已跃居全球首位,糖尿病发生率与快速的社会转型、不良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相关。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高达1亿余人,但接受治疗的患者仅为25.8%,血糖控制达标率不到30%。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心血管并发症尤为明显,其导致的死亡占糖尿病相关总死亡的70%。因此,如何有效预防糖尿病患者的ASCVD事件发生,是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首要问题,血管保卫战刻不容缓。

摇滚巨星猫王,京剧大师梅兰芳,NBA明星张伯伦,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而死亡的人不计其数。糖尿病的最大危害在于它的慢性并发症,单纯血糖达标无法完全阻止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预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除了让血糖达标以外,还需监测血脂、血压,使血脂达标、血压达标。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糖尿病具有良好疗效,不仅在降低血糖,改善症状,而且在防治慢性并发症方面有良好的前景和优势。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事半功倍!

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病)是由于饮食失节,中焦不运,脾胃气机升降紊乱,内生寒湿所致。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体悟,总结出消渴病中药治疗五法。临床应用确有疗效。

固护脾胃,三阴同治

以运太阴为主,以附子理中汤为主方固护中气,太阴温运则复斡旋升降之职,并佐以肉桂、砂仁、白芍、山萸肉以固少阴、敛厥阴。

扶正祛邪法

元气虚衰,五脏柔弱,正虚邪盛,乃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重要原因,应以扶正祛邪为大法,使脏腑温养,正气扶助,元气充盈,邪有出路。

和畅枢机法

枢机为制动之主,主要与气的运动有关。阴气与阳气的往来、正气与邪气的往复,其核心都在少阳、少阴、脾胃三大枢机。和畅枢机法即畅达枢机,改善阳气和津液运行环境和提高其功能作用。

温脏散寒法

寒为冬令主气,最伤阳气,中焦脾土不运,内生寒湿。寒湿又作为病因,阻碍阳气的运行,应予温脏散寒法,祛除寒水,恢复阳气运行道路的通畅。

潜阳敛汗法

肝为将军之官,收敛能提升其战斗力,在处方遣药时常常加入肉桂、山萸肉、砂仁、沉香以温涩纳敛、引火归元;佐白芍、酸枣仁滋敛木体而收涩浮阳;或加泽泻打通西方潜阳之要塞。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中医认为心血管疾病与心、脾、肾阳气不足,寒、水、湿內盛有关。

因此坚持中西医并重,注重固护阳气,祛除寒水,调畅枢机,是打赢血管保卫战重要法宝!

附:11.14世界糖尿病日活动预告

讲座

时间:11月14日上午10:00

地点:广州中医院门诊大楼一楼东大厅

内容:糖尿病非药物疗法

主讲专家:内分泌科刘树林副主任医师

义诊

时间:11月14日上午9:30~11:00

地点:广州中医院门诊大楼一楼大厅

义诊专家:内分泌科相关医护人员

觉得不错,请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iaigou.net/jbzl/93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