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国医馆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又称“打春”、“咬春”、“报春”。“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年2月4日——立春

1

立春养生

春阳升动,万物复苏。随着春天的到来,春季养生调摄方法需要随着节气的变化而改变。春季调理宜抓住“益气升发、养阴柔肝、疏泄条达”的原则。

▲调节情志:顺应节气,戒怒忌忧

中医学认为,肝主生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故称之为“刚脏”,在五行中属木,为阴中之阳,与自然界春气相通应。

中医理论认为“肝主情志”、“怒伤肝”。因此养肝的关键就是要保持心情舒畅,戒暴怒或心情忧郁。

预防这些不良情绪可以多与亲朋好友沟通,踏春、适量的运动都有助于拥有好心情。

▲健康起居:晚睡早起,与日俱兴

民谚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黄帝内经》也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睡眠虽然对肝脏有益,但并不是睡眠越多越好,应该进行适量的运动,各人应根据自身体质状况,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例如健走、慢跑等。

▲注意保暖:春捂护阳,下厚上薄

谚语云:“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立春时节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此时人体的毛孔也正处于从闭合到逐步开放的过程,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如果穿得少了,一旦遭遇寒凉的侵袭,毛孔就自动闭合,体内的阳气得不到宣发,以致产生“阳气郁”的现象。

所以,防寒保暖仍是立春养生的重点。衣着主张“下厚上薄”,以助春阳升发之势。

2

立春食谱

春季饮食调养宜清淡可口,忌油腻辛辣,应选择一些养肝、疏肝、健脾、理气的食物和药材。

宜多吃小白菜、青椒、西红柿、胡萝卜、芹菜、卷心菜等新鲜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

宜多喝水,防止毒素损害肝脏。多喝水还能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饼皮用料:

开水克左右、面粉克、盐适量、植物油适量

合菜用料:

绿豆芽克、胡萝卜半根、黑木耳2朵、糖适量、甜面酱适量

做法:

1、面粉、盐放盆中,缓缓倒入开水(一定要刚滚开的热水,每个部分都要烫到),用筷子快速搅拌成絮状。等面团温度稍低时,改用手揉面,揉到面团均匀光滑,盖上湿布,静置醒20分钟以上。

2、把醒好的面团搓成长条状,分成等份。手上再抺点油,把小面团一一滚圆、压扁,在两个中间面团涂点油。

3、平底锅烧热,不需要放油,把饼放上去用中小火烙,烙到变色即可翻面,再烙一下看到中间鼓起来就可以了(面团已经半熟,所以烙一下就好,烙得太久变得干硬就不好吃了)。

4、准备炒合菜,绿豆芽洗净沥干备用。胡萝卜、黑木耳洗净切成丝。

5、热锅放油,先放入胡萝卜丝翻炒,再下入绿豆芽、木耳同炒,撒入盐、糖翻炒均匀,快速翻炒几秒钟马上盛出。

6、薄饼抹上少许甜面酱,放上炒好的合菜,包卷起来就可以吃了。

用料:豆芽克,香菇80克,香菜末、食盐、香油各适量。

做法:将食材洗净,豆芽稍焯,香菇焯熟后切片,放入碟子里,加入香菜、食盐、香油拌匀即可。

仲景香菇(西峡)

g/袋

仲景木耳(东北)

g/袋

功效:香菇化痰理气,益味助食,经常食用可以预防人体因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血磷和血钙代谢的障碍后所患的佝偻病,预防人体各种粘膜及皮肤的炎症,预防身体衰弱、毛细血管破裂,牙床以及腹腔出血等。木耳补气血,润肺,止血。用于气虚血亏,四肢搐搦,肺虚咳嗽,咯血,吐血,衄血,崩漏,高血压病,便秘。(《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料:山药克,小米克,枸杞15克,姜、食盐适量。

做法:山药洗净,去皮切块。小米先泡半小时,然后入锅煮开,改小火,加入枸杞、山药一起熬煮30分钟。最后加点姜丝、盐调味即可。

仲景山药片(焦作)

80g/瓶

仲景枸杞子(宁夏)

g/袋

功效: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用料:大米g、核桃20g、红枣10粒。

做法:1.大米清洗干净倒入汤锅中,注入清水,浸泡30分钟。2.红枣、核桃冲洗去浮灰,倒入汤锅中与米同煮。3.开大火,将水烧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至米粒开花呈粘稠状关火即可。

仲景核桃仁(商洛)

g/袋

仲景大枣(若羌)

g/袋

功效:核桃补肾,温肺,润肠。用于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虚寒喘嗽,大便秘结。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2

立春习俗

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叫立春节。

●迎春、祭祖

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这种活动影响到民间,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迎春活动。

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河南《汝阳县志》载:“设春宴,啖春饼,荐卜、梨。”有的地方把立春祭祀称为“咬春”。

●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塑制春牛时,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人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

●贴宜春字画

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就有。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画”,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等内容。

●戴春鸡

戴春鸡是陕西铜川一带的风俗。每年立春日,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

●佩燕子

佩燕子是关中一带的习俗。立春日,人们喜欢在胸前佩戴用彩绸剪成的“燕子”。因为燕子是报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

关于立春的习俗还有很多:躲春、占气、游春、春社、吊春穗等。

声明:本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祝大家立春节气健康快乐!

送仲景礼,过健康年!!!

张仲景大药房

企事业单位年货团购热线

大客户团购中心马部长:

赞赏

长按







































郑华国
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iaigou.net/jbzd/28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