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日专家和您聊聊防治糖尿病的那

世界糖尿病日

 11月14日,是每年一度的“世界糖尿病日”。糖尿病发病率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已然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另一个人类健康杀手,与患病率成鲜明对比的是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预防相当不足,事实上,只有40%的糖尿病患者知道自己患病,剩下60%的患者虽然得了糖尿病,却处于不自知的状态。积极治疗固然是控制糖尿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更全面的了解这一疾病,并积极的调整不良生活方式才是有效防控糖尿病的根本。

防治糖尿病第一步:认识它

  经常有人说“别吃那么多甜食,小心得糖尿病”。其实,糖尿病和吃糖多少并没有直接关系,它是由遗传因素或环境等因素导致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不能发挥作用,而引起血糖升高,并伴随其他代谢紊乱的一种疾病。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为3.9~6.1mmol/l,血糖浓度超过7.0mmol/l称为高血糖,低于2.8mmol/l为低血糖,血糖过高、过低都会对影响人体健康,当出现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糖尿病。

  糖尿病典型的表现就是“三多一少”,也就是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但很多糖友只是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如皮肤瘙痒、皮肤干燥、饥饿感、视物不清、浑身没劲、容易疲倦等。姜淑芳主任提醒还要特别注意以下情况:如果皮肤反复长疖子,很小的伤口不愈合反而越来越大,男性出现不明原因的性功能减退,下肢麻木感和尿中有蛋白,出现这些情况请一定要提高警惕,最好及时查一下血糖。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

  糖尿病治疗,切勿忽视“心肾安全”。糖尿病所带来的高血糖及代谢紊乱可危害全身,可引起脑中风、眼底病变、皮肤瘙痒、牙龈炎、心肌梗塞、肺结核,胃轻瘫,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男性的勃起功能障碍,骨质疏松,糖尿病足及感染等。

  姜淑芳主任称,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倍。肾脏也更容易“受伤”。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除了要有效控糖外,还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心、肾受损。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慢性进行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患病后会导致人体内糖、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等的代谢紊乱。而血液中长期持续性的高血糖、高血脂会对动脉血管造成“侵蚀”,致使血管内皮变得不再光滑平整。血液中的血脂、血小板等物质会凝结集聚在内皮受损的部位上,变成了附着在血管壁上的斑块,使动脉血管变硬,并且越来越狭窄,阻碍心脑血液供应,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病。

  之所以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更容易“受伤”,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本身就在逐年递减,再加上很多糖尿病患者是得了好几种慢性病的老年人,长期服用多种药物成了家常便饭,这些都会让患者的肾功能走下坡路。

  为此,姜淑芳主任表示,患者在选择降糖药物时应考虑多种因素,在注重降糖有效性的同时需兼顾心血管安全性和肾脏的安全,这样的降糖药物才能真正带来更多层面和更为长远的获益。糖尿病患者在有效降糖的同时,也应定期进行心血管和肾功能检查。出现身体不同部位的水肿、血压升高,可能是肾病早期的信号;出现疲劳、过度活动后的气促、胸闷等症状时,可能是心血管在“报警”。可谓一病牵全身,伤不起啊!为了减轻糖尿病对身体的损害,我们要积极防治糖尿病。

防治糖尿病第二步: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从儿童做起。“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状态,被叫作糖尿病“后备军”。姜淑芳提醒市民,普通人群要做好糖尿病筛查工作,降低糖尿病发生的风险,高危人群应该尽早做好糖尿病筛查工作。

  糖尿病的防大于治。因此,预防应从儿童教育做起。专家建议:家长要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合理搭配,每餐的青菜应该多于鸡鸭鱼肉的比例,少吃油炸食品,别让孩子以饮料替代白开水。少坐车,多运动。虽然糖尿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后代若能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大大降低糖尿病的危险。糖尿病前期患者要做好血糖监测、控制饮食、运动等,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防治糖尿病第三步:中医“辨症”治疗糖尿病

  “中医治疗糖尿病,最大的优势就是因人施治。”姜主任说,同样是糖尿病,但在中医看来不尽相同,至少可以分为气阴两虚型、脾胃实热伤津型、脾胃虚型、脾胃痰热型、肝肾阴虚型等。姜主任说,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一定要“辨症”,否则吃错了药还有可能使病情加重。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另一大优势是能比较好地预防并发症。“中药的优势不是快速降糖,而是要调整脏腑,让脏腑彼此之间更协调,适当地延缓或者减轻并发症。”

  其实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是很深刻的。姜淑芳说,两千多年前,中医对糖尿病就有记述,“消渴症”就包括糖尿病在内,症状包括喝得多、吃得多、尿得多,但病人很消瘦。当然,与现代科学的认识相比,古人对糖尿病的认识有其局限性,但是古代的经验还是要借鉴;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大多数糖尿病人的血糖可以控制在比较理想的范围,但现代医学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在预防和控制并发症方面,效果可能不太理想,而中医则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防治糖尿病第四步:定期检查,逮住它

  在糖尿病的早期,会伴有血压、血糖增高,血脂异常,有的患者前期不会有任何症状和不适;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医院检测血糖、尿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尽早治疗和控制,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防治医院进行一次糖耐量试验(OGTT),同时积极检测血压、体重、腰围、血脂的变化,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如果出现多饮、多食、多尿,近期体重突然减轻,皮肤瘙痒,四肢麻木,脚底踩棉花感等症状,您很可能已经患上糖尿病,医院进行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认识糖尿病,我们在行动;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

姜淑芳

主任医师

专家简介:医院中医科主任,教授,从事临床、教育、科研工作近5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国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客座教授,特诊中医专家,发表相关医学论文数十篇,多次荣获市级、省级、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年6月受国家委派,赴日本开展老年病治疗与管理工作并进行学术交流。由于她的工作作风务实,知识渊博、理念创新,深得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誉。

擅长治疗:代谢性疾病(痛风、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风湿免疫病(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及内科性疾病、妇科疑难杂症等。

出诊时间:周五、周六下午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或预约专家,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iaigou.net/lcbx/48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