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13日,普普通通的一个日子,却成为我人生的转折点,我由于多饮、多食、消瘦无力等被河北省第三区院诊断为I型糖尿病。
血糖mg/dL(17.3mmol/L),尿糖4个加号。手拿着化检单,我不相信这就是事实,眼泪不停地流。
我刚三十岁啊!怎么糖尿病就找上我了呢?而且我又没有家族史。我的心情十分烦恼,在医生和亲朋的劝慰下心情逐渐平静下来,开始了与糖尿病抗争的路程。
“冬季一感冒,别人一周后康复,可我吃药打针无济于事,一拖就是一个多月”得病后遵医嘱吃药,包括降糖灵、优降糖和维生素。
主食我当时每天5两,吃豆面、白面分比例做的杂面条,加玉米面、小米面蒸窝头。即使这样吃,我的血糖依然岿然不动,只得住院治疗。
在医院不得不用上胰岛素治疗,每天3次(早16单位、中8单位、晚4单位),按医生制定的饮食方案,病情得到控制。
当时条件有限,医院抽静脉血,很是不方便,只能在家里测尿糖看看尿液变化。
当时对糖尿病知识了解得也不多,并没有意识到低血糖是多么严重的事情,主要的精力就放在控制高血糖上;也不知道怎样管理自己的生活,一旦控制得并不理想就不敢吃不敢喝,水果也不敢碰,成了一个苦行僧。
生命就这样让病痛一天天地折磨着,身体越来越瘦,免疫力低下,到了冬季一感冒,别人一周后康复,可我吃药打针都无济于事,一拖就是一个多月,深感活着是一种负担及痛苦…
“经常低血糖昏迷唤醒我的无知”
年6月,由于我严重腹泻、双下肢无力、疲惫不堪、意识丧失、昏迷不醒,家医院,查血糖尽然高达23.8mmol/l,尿糖4个加号,酮体4个加号。消酮症降血糖卧床休息。
8天的住院让我深感生命的脆弱,是医生将我从生与死的边缘拉了回来。
出院后购买了一台血糖仪,每天的生活就是上班、吃药、打针、监测血糖。
由于知识的缺乏,总认为糖尿病不就是血糖高吗,那低点没事,抱着这种无知的想法,我多次昏迷,有一次血糖极低,测都测不出来,同事和医院进行抢救,多次的昏迷抢救使得我不得不在50岁时提前退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人群的增加,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重视及普及糖尿病知识,几次的住院及抢救使我深知糖尿病的危害和严重性。
我开始参加河北省三院大型公益讲座,从中开始了我的学习。专家的讲座使我百听不厌,从中汲取知识的营养,用他们讲的科学知识贯穿每一天的生活,用“五驾马车”驾驭我生活的一切。知识武装了我的头脑我开始体验到健康的生活。
扬起生活的风帆,与病魔对抗分胜负
我是I型糖尿病患者,病情不稳定且波动大,在家人及亲朋的帮助下不得不佩戴胰岛素泵进行治疗。
刚开始还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我的体型比较清瘦,脂肪少,长期佩戴胰岛素泵导致药物不吸收,皮肤起硬结。
这时候,我的血糖开始忽高忽低,高的时候竟然血糖仪出现HI,低的时候是出现LO。
戴着泵多次出现酮体,输液消酮体成了我日常的家常便饭。就这样坚持了一年多,我的爱人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给了我战胜病痛的勇气和力量。
一年后我在河北省三院内分泌科康胜群医生的诊治下,现已将泵摘掉让它下了岗,并且从每天4次注射胰岛素改为每天注射1次长秀林15单位。
空腹吃一片沙格列汀,拜唐苹早1.5片,中晚各吃2片;格华止早0.5片,中晚各吃1片,血糖监测令我还是比较满意。空腹5~7mmol/l,餐后在10mmol/l以下,有时略高一点。
我的饮食是按照省三院营养科雷敏主任为我量身制定的饮食方案,合理膳食,荤素搭配。
今天的我体重增加了,神清气爽,面色也好看了。现在我还在两餐之间加点水果。
我非常感谢康主任、雷主任,是他们在我病痛无助的情况下帮助了我。康主任为我制定治疗方案,无论多忙他都会抽空为我检查,不管时间早晚只要打去电话都能询问病情,调查用药剂量。我庆幸今生遇到了一名好医生,是他给了我生命的第二个春天。
从年9月糖尿病和我相依相伴要30年了,年我曾住院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结果是我没有大合并症。
当时我的主管医生是康主任、张洁医生。张医生说了:“奇迹,省三院建院以来,I型糖尿病没有合并症我是第一例。
我的生活经验
我现在在重庆儿子家住,因为我的孙子刚刚1岁多点,整天忙于照看孙子,我现在只能是晚上11点以后看看糖尿病之友、糖尿病之敌为糖友准备的这些抗糖知识并从中汲取营养,为我在抗糖路上提供有价值材料,使我不走弯路。
我特别愿意参加这些为糖尿病患者搭建的平台,看些抗糖经验及糖尿病知识,写写留言之类的话语,在这个平台上我们能找到“知音”。
很多人都对我患1型糖尿病这么久还没有大的并发症觉得不可思议,我自己也觉得很好奇,后来跟医生交流,我觉得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我们家里父母都没有糖尿病,和我父母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家生活就是很有规律的。
2、我遇到的医生都很好,我经常去听他们的讲座。有一次我带泵夜里出现问题,打去电话,我的医生先安慰,后告知我要怎么办,康主任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医生!
3、有一个好的家庭。我的爱人原来在武警部队是一军医,在年前我就做到饮食平衡,他每天为我做饭做菜,我们吃的清淡,而且我们生活有规律,定点吃饭,早晨6点~6.30,中午12点,晚上6:30,医生说我生活规律好。从患病来,我的爱人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真正体会到了家是爱的港湾!
4、饮食控制。我现在每天早晨1个煮鸡蛋,1两自己做的无糖面包;或者是1两自己做杂粮馒头,半斤牛奶;或者是自己做的五谷豆浆。中午2两杂粮米饭,包括大米、小米、薏仁米、玉米渣、红小豆。菜类是2两肉或者是鱼,炒菜,或者是拌菜,还要有豆制品。
晚上基本同中午差不多,我们家里从来就不吃剩的饭菜。平时我还用尿糖试纸检测尿液的变化,它对我也是有大的帮助。
5、坚持锻炼。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早晨5点多钟我就起床忙家务,为儿子、儿媳准备好早餐,带着孙子去早教中心去上课学知识,中午回到家把孙子的一切都安顿好了让他睡会午觉,我再忙些家务,等他起床后我们又去公园爬山了。
晚上等孙子睡觉了,我还要为他洗涮,忙完家里的一切事情,我才能上网看看新闻及有关糖尿病方面对我有帮助的知识和需要的东西,一天天周而复始我没有感觉疲惫不堪,反而觉得自己还年轻。
重庆是一座美丽的山城,出门就要爬坡上坎,刚到重庆我很不习惯,总觉得一出门很累很累,但是糖尿病人不锻炼身体又不行,只能给自己定锻炼身体的计划,循序渐进,现在照看孙子出门爬爬坡上坎我们同行,爬2~3小时是常事,身心得到了锻炼,也提高了自身的免疫力,看着孙子一天天快乐长大高兴!
纵观我的抗糖之路,看起来弯弯曲曲,但是生命与健康掌握在与病魔抗争分胜负的人手里,我用学到的知识战胜了糖尿病,我是赢家。
我也要把这样的正能量传递给病友们,让我们一同笑对人生,与糖尿病友好相处,享受健康生活和快乐人生;让我们用“五驾马车”引领我们走向正规的生活,让生活活得更加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