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规范诊疗从一个不该发生的事件

糖尿病的规范诊疗——从一个不该发生的事件说起

作者贾伟平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作者:贾伟平

本文刊于:中华内科杂志,,56(06):-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年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9.7%,其中城市为12.3%,农村为8.4%,糖尿病患病人数近1亿[1]。糖尿病引发的慢性并发症可导致失明、肾衰竭、卒中、心肌梗死、截肢等严重后果,亦导致医疗费用的迅猛上升,给国家、家庭、个人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为36.1%,治疗率为33.4%,控制率为30.6%[1]。尽管中华医学糖尿病学分会已经发布了数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也开展了系统的指南推广工作,但收效不尽如人意。年发布的由学会完成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血糖、血压、血脂的全国性评估研究"[2]是对全国医院共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的控制现状进行的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有72%的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高血压和/或血脂异常;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及TC的平均水平分别为7.6%、/79mmHg(1mmHg=0.kPa)和5.0mmol/L。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分别有47.7%、28.4%和36.1%的患者血糖(HbA1c7%)、血压(/80mmHg)和血脂(TC4.5mmol/L)控制水平达标;仅有5.6%的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血糖、血压、血脂均达标。我们知道,同时伴有高血压和/或血脂异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较之单纯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6倍。可见,我国糖尿病患者代谢控制现状不容乐观。另一方面,在临床诊治中,仍可发现诸多不规范之处,以下从分析临床所见的误诊病例实例入手,重温糖尿病的规范诊疗。患者女,64岁。因面部水肿2个月伴多食,年3月12日至医院内科就诊,体检显示:血压/84mmHg,血糖7.4mmol/L。医生诊断为2型糖尿病,予口服格列齐特1片(80mg),2次/d、二甲双胍2片(0.5g),3次/d治疗。3月16日(3d后),患者晚上突发昏迷、抽搐,3h医院急诊,查血压/90mmHg,双眼向左凝视,四肢强直,左侧巴氏征(+),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测手指血糖为14mmol/L,给予胰岛素3U静脉滴注,3月17日5:15,血糖为0.6mmol/L,予急查手指血糖为2.3mmol/L,立即予50%葡萄糖氯化钠40ml静脉点滴。监测手指血糖:7:05为2.9mmol/L,7:45为5.8mmol/L。3月17日查X线胸片显示,胸部未见明显活动性病变。HbA1c为5.6%。同日,患者死亡。纵观此病例的诊治过程,我们不禁会问:该患者是2型糖尿病吗?给予的降糖方案合理吗?昏迷救治恰当吗?以下逐一解答。一、该患者是2型糖尿病吗?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2型糖尿病的定义。2型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以胰岛素分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或两者共同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以高血糖为主要临床特征,急性高血糖易引起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长期慢性高血糖可引起多器官损害、功能失调,尤其是眼、肾、神经、心脏和血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加随机血糖≥11.1mmol/L(mg/dl)(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或空腹血糖≥7.0mmol/L(mg/dl)(空腹状态指至少8h没有进食热量)或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负荷后2h血糖≥11.1mmol/L(mg/dl)(注:无糖尿病症状者,需另日重复测定血糖明确诊断)。

该病例病史描述血糖为7.4mmol/L,并未明确这个血糖值是空腹、餐后还是随机血糖,仅以此数值不能做出2型糖尿病的诊断,应该行OGTT,若糖负荷后2h血糖≥11.1mmol/L或测定不同日的2次空腹血糖7.0mmol/L方可诊断。随后该患者检测HbA1c值为5.6%(正常值为4.3%~6.5%),也不能诊断糖尿病。因此,无论患者的血糖值还是HbA1c值,都表明该患者不是糖尿病。

临床中如果怀疑患者是糖尿病,初诊的简易检查方案是:首先应该仔细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BMI、腰围、血压和足背动脉搏动,随后进行系列化验检查: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1c、血脂谱(TG、TC、HDL-C、LDL-C)、尿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必要时做OGTT。如确诊糖尿病,还要开展眼底检查、心电图和神经病变相关检查,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等[3]。

二、如果是糖尿病,给予的治疗方案合理吗?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2]所述,2型糖尿病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因此,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如果单纯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才应开始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首选是二甲双胍。而该病例在病史中并未提及糖尿病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干预,即饮食调控和适当运动,首选了药物治疗,且是二甲双胍加较大剂量格列齐特。通常,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不易导致低血糖,但二甲双胍与胰岛素促泌剂联合使用时会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而格列齐特的药品说明书中特别指出,在剂量过大、进食过少或剧烈运动时,应注意防止低血糖反应,并且必须定期检查患者血糖、尿糖。而该患者的病史记录中,并未见到提醒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观察低血糖反应及定期检测血糖。因此该患者的治疗不规范。

三、昏迷救治过程恰当吗?

患者发生昏迷后,医院急诊,尽管有高血压及中枢神经受损的体征,但未能及时发现低血糖,导致丧失最佳救治时机。低血糖昏迷致使严重脑损伤,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患者曾测定手指血糖是14mmol/L,按照急诊常规,应同时测定静脉血糖并执行危急值制度。经查,该患者曾检测静脉血糖,但医生未追究其结果,检验科也未执行危急值制度,及时通知临床,临床医生仍按照手指血糖测定值制定了应用胰岛素的治疗方案,在治疗期间,又未能及时监测血糖。数小时后,检验科告知血糖为0.6mmol/L,此时的即刻手指血糖为2.3mmol/L,此已延误抢救数小时,导致患者发生了不可逆的脑损害,最终患者死亡。因此急救时,监测静脉血糖是必不可少的!

综上所述,糖尿病规范的诊断治疗应该包括下列几点:首先,糖尿病诊断标准要牢记:症状、检测和试验,空腹、餐后观全面;二是治疗方法要恰当:控食运动为基础,莫忘药量小起始;三是降糖疗效勤观察:增减用药细斟酌、血糖过低必防范。

本栏目由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学术支持

OGTT方法为受试者过夜空腹(禁食8~14h),检测于晨7:00—9:00开始,无水葡萄糖粉75g(儿童剂量:每公斤体重1.75g,总量不超过75g;注意中国的葡萄糖粉大多含有1分子水,因此要用葡萄糖粉82.5g),溶于ml水,5min之内服完,服糖第一口开始计时,于服糖前和服糖后2h分别在前臂采血测血糖。

低血糖的可能诱因和预防对策:(1)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谨慎地调整剂量;(2)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应相应减少降糖药物剂量,有可能误餐时应提前做好准备;(3)运动量增加:运动前应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4)酒精摄入,尤其是空腹饮酒:酒精能直接导致低血糖,应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5)严重低血糖或反复发生低血糖:应调整糖尿病的治疗方案,并适当调整血糖控制目标;(6)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出现低血糖时,应积极寻找原因,精心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和用量;(7)糖尿病患者应常规随身备用碳水化合物类食品,一旦发生低血糖,立即食用。

参考文献(略)

低血糖你了解吗?出现低血糖怎么处理?

-06-20一附院内分泌科

低血糖你了解吗?出现低血糖怎么处理?

作者ZHOUCLINIC来源协和周大夫聊健康

我们在门诊接诊糖尿病患者时,在问病史环节,首先是问目前糖尿病是怎么治疗的?是吃药?打胰岛素?还是两者结合?血糖控制情况怎么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治疗过程中有无低血糖情况发生,低血糖有没有什么原因?与进食量、时间、活动有关系吗?是吃少了?还是活动多了?等等。对于糖尿病人血糖控制固然重要,但是也要尽量避免低血糖。

什么是低血糖?

低血糖又分为“低血糖反应、低血糖症”;低血糖反应是患者有一些不适的表现,如出汗、心慌、饥饿感等,但是测血糖可能不低,血糖通常都在3.9mmol/L以上(针对糖尿病人而言)。低血糖症指既有低血糖的表现,血糖数值也是低的,非糖尿病人群一般要低于2.8mmol/L,而对于糖尿病人群,没有明确的定义,我个人认为血糖要是低于3.9mmol/L,就是了(这个数值可能以后还会改变)。

常见的低血糖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每个人的低血糖反应不一样,有些可能只有一两个表现,有些可能更多,并且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表现也不一样。另外低血糖的严重程度不同,表现也不一样。轻度的低血糖症状可以表现为出汗、心慌、手抖、感觉饥饿、焦虑感,病人希望马上吃东西;严重的表现可以有行走困难或感觉虚弱、视物不清、意识模糊或精神症状(如行为怪异),再严重就有可能意识丧失或抽搐。

什么情况容易导致糖尿病发生低血糖呢?

1

糖尿病病程较长,胰岛功能差,服用多种降糖药,甚至还用着胰岛素的患者。这些患者需要更加规律的饮食和运动,因为患者自身的调节能力差,控制血糖,完全取决于药物的使用。

2

药物治疗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进食量不够,或者打了胰岛素,不能按时进食。

3

在锻炼过程中,强度过大、时间过长,没有及时补充能量,而药物和胰岛素都没有适当减量。

4

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导致两餐之间间隔时间过长,中间没有加餐。

5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饮酒过多,而碳水化合物进食过少。大量酒精能刺激胰岛素分泌,导致低血糖。

上面说了很多,大家对低血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其实有症状的低血糖还不是最危险的,更危险的情况是无症状性低血糖,因为这些患者由于糖尿病时间长,神经病变严重,特别是植物神经病变,对低血糖反应迟钝。所以我们非常







































治疗白癜风
治白癜风去哪里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iaigou.net/lcbx/10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