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虚则灸之,使火气已助阳气也;实则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灸降血糖,近年来已越来越受到重视。灸法降血糖,正在成为艾灸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灸法主要用于防治2型糖尿病,尤其是病程短、没有任何症状的早期2型糖尿病。
糖尿病在中医也叫消渴病,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症。糖尿病久了就会有一些临床型症状,这里所说的临床症状是指糖尿病的神经系统病变,这主要包括周围神经病变、有神经性疼痛、复视、肌无力、肌萎缩、还有的患有糖尿病合并症等。
糖尿病的病人可以用艾灸来治疗,糖尿病时间久了,体内的正气不足,这个时候,用艾灸来扶植体内的正气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艾灸还可以治疗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例如糖尿病后的肢体麻木,酸痛,指端肿胀。
艾灸糖尿病穴位:
选穴:
1、主穴:
中脘,神阙,命门,关元,足三里,大椎穴、肺俞穴、胰俞(既胃管下俞),脾俞穴。
2、配穴:
多饮:肺俞;
多尿:命门、肾俞、中极;
多食消瘦:中脘、足三里、胃俞。
特别提醒:用艾条或配合灸盒做温和灸,注意艾灸与皮肤保持10cm距离(距离过近容易引起烫伤),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每10天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后继续第二轮的治疗,三个疗程统计疗效。经三个疗程后,患者多饮、多尿、易饥等症状均有改善,体力普遍提高。女性朋友经期停灸。持之以恒。一般要坚持灸3个月左右,不可半途而废。在血糖值恢复正常之后,最好也能每周灸。
艾灸中脘,神阙,命门,关元,足三里,大椎穴、肺俞穴、胰俞(既胃管下俞),脾俞穴,这几个穴位可以扶植体内正气。神阙穴是先天和母体息息相关的穴位。患有糖尿病就会免疫力低下,气血不足。
同时神阙穴上有很多穴位,他是人体的一个缩影,是整体的调整。神阙,就是我们俗称的肚脐眼。艾灸神阙穴可以改善胰岛细胞功能,使糖尿病患者空腹及糖刺激后血中C肽及胰岛素均增加。而且,胰高血糖素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用艾灸治疗糖尿病比单纯吃药打针效果好。单纯药物治疗,停药后病情多有反复,而糖尿病患者灸至正常后停灸,病情基本稳定,临床症状不再出现,所以初步认为灸法属治“本”之法。根据有关资料报道,糖尿病病人如果采取针灸和艾灸同时治疗的话,针灸,既能调节胰岛素分泌水平功能,也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功能,可以显著改善症状,增强体质,明显提高免疫功能。
艾灸可以修复受损胰岛细胞,激活再生,逐步实现胰岛素的自给自足。艾灸可以双向调节血糖,使血糖锁定在正常的恒定值范围。
艾灸可以改善组织供氧,对微血管病变导致的视物不清、眼底出血等视网膜病变及早期肾病病变有明显治疗与改善作用,还可改善病人消瘦无力、免疫力低下、低蛋白质血证及伤口不愈等现象。
艾灸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这在很多资料都有报导。艾灸使病人的营养能得到有效的吸收和利用,从而提高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和抗病防病能力,防止了系列并发症的发生,真正做到综合治疗,标本兼治。
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高,伤口愈合慢,艾灸时一定把握好距离,至少保持10厘米以上的距离艾灸,以皮肤微温为度,艾灸过程中不可分心,时刻观察艾灸部位的温度,避免烫伤!
自古有云:“知艾者福,善灸者寿!”
长期坚持艾灸,可激发人体正气,
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使人精力充沛。
菁古堂元气灸艾柱和艾灸包为您奉上!
(点击上方图片了解详情)
▌精彩好物点击下方链接鉴赏
●补元气艾条,让您阳气满满!
●不喜欢艾烟,我们来帮您!
●轻松做艾灸,自己搞定不求人!
温馨提示:艾灸操作请谨慎,避免灼伤皮肤或其他危险。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灸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