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是成年糖尿病患者数最多的国家,人数高达1.亿,全球每4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名来自中国。低血糖是糖尿病潜在的严重并发症,但仍有许多患者并未充分认识到低血糖的危害。因此临床医生在进行患者教育时,务必告知患者“低血糖可怕在哪里”、“如何预防”以及“如何自救”。
细数低血糖八宗罪
1.死亡
发生严重低血糖可导致患者昏迷,甚至死亡。
2.认知功能障碍
葡萄糖,是脑细胞唯一的能量供给来源。大脑对血糖的感知非常敏感,即便是轻度低血糖也会造成供氧不足,损害脑组织的神经系统,易出现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等。长期反复严重低血糖(低于2.1mmol/L)发作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引起患者性格变异,精神失常、痴呆等。
3.脑细胞损伤
急性低血糖昏迷持续超过6小时,会造成脑细胞不可逆性损害。
4.血糖波动
低血糖发生时,体内升糖激素会增加,可能会导致低血糖后反应性高血糖,病情加重。
5.心血管疾病
低血糖可导致心率加快、脉压增加、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在低血糖应激状态下,机体反应性增加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功能,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诱发血管痉挛、内皮损伤而促发心血管事件发生。
6.肾功能受损
有研究显示,血糖急性下降可降低约22%肾血流,降低19%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死亡率。
7.视网膜损害
低血糖显著减少玻璃体中葡萄糖的水平,加重视网膜缺血损害,可出现眼压突然下降,引起动脉破裂出血。
8.降低生活质量,增加心理负担
低血糖会导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有研究结果显示,低血糖发作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降低,但经过系统护理干预,患者在躯体健康、情绪角色功能、心理健康等维度的评分相比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
低血糖发作后患者产生了对低血糖的恐惧感,也产生了对降糖药治疗的担心,导致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降低,从而使长期维持血糖控制达标变得更加困难。
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低血糖?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规律,定时定量进食,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后务必及时进食。
2.加强血糖监测
加强血糖监测,特别是在刚刚调整降糖药物品种或剂量之后,以便及时了解血糖控制情况。
3.运动注意
运动前应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运动量不宜过大,每天运动量应固定,外出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
4.用药注意
用药务必遵医嘱,不自行增减药量,每次用药前核对药品及剂量,特别是胰岛素。
5.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饮酒尤其是空腹饮酒可导致低血糖风险增加,因此应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一旦发生低血糖,应如何自救?
1.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
及时补糖有助于症状的快速缓解,延误治疗则可能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有条件的患者可立即用血糖仪进行血糖测定,如血糖≤3.9mmol/L,应迅速补充适量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半杯甜果汁、一勺蜂蜜、几块饼干、两三块糖果等;若症状消除,但距离下一餐的间隔时间较长(>1小时),建议加食1份主食,如1片面包、1个馒头、3-5块饼干等。
2.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
对于低血糖反应较重,意识又不是很清楚的患者,家人可将白糖或红糖放在患者口中,使之溶化便于咽下,或调成液体状,慢慢喂食。
3.这种情况应尽快就医
意识较为清醒的患者如接受上述处理15分钟症状仍不能缓解,或患者一开始就表现为意识严重丧失或昏迷,家属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进行求救,并尽快送患者就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