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河沙裹流,非沉淀不能清澈;人生祸患,非取舍不能避之。”懂得如何取舍,便能淡定从容,生活有进有退,才能成就人生;做一个简单的人,不沉迷于幻想,不茫然于未来,走今天的路,过当下的生活。人生,都是在匆匆忙忙之中行走,每个人其实都很渺小,记得常审视自己,朴素做人,不要让心被灰暗的烟尘锁覆盖,要以平和的心态上路,很多时候,只因放不下,才会被物质所重负。生活,并非姹紫嫣红才是美丽的春天,平和淡雅也是一种恒久的芬芳。
01
其实人的一生,都在不断的选择中度过。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任何人都有优缺点,任何境遇都有利弊点,无论事大事小,无论对错,无论好坏,其实都没有最统一的,最正确的,最完美的答案。要想把人生过好,其实有一点必须要学会,那就是懂得取舍。记得有一句歌词:人生完美的事太少,你不可能什么都想要。实际上,也根本不可能有完全如人所愿的人生。无论你的设想有多完美,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能做好的事也必定也是有限的。不盲从,不较劲,选择一些自己擅长且喜欢的目标,然后去付之以持久的努力,才是当下的她最应该做的事情。记得刘墉曾在书里,写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他和文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同桌用餐,冷盘端上来,梁先生说他有糖尿病。不能吃带甜味的熏鱼,冰糖肘子端上来,他又说不能碰,因为里面放了冰糖,什锦炒饭端上来,他还是说不能吃,因为淀粉会转化成糖。最后上来八宝饭,我猜他一定不会碰了,没想到梁先生居然大笑道:这个我要。朋友提醒他:这个有糖又有饭。梁先生则笑说他早知道,就是因为有自己最爱的八宝饭,所以前面特别节制,前面不吃,是为了后面吃啊,因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须计划着,把那配额留给最爱。其实在生活里,懂得取舍,并且拥有自控力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他们懂得权衡利弊,懂得掂量轻重,哪怕是再诱人的选择也不为所动,当然最后他们也会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而贪心的人,总是抱着自欺欺人的侥幸心理,他们企图不忌嘴不运动,就能身体健康,身材棒,可是最后却往往事与愿违。02
六月份是考试季,大型的考试有中高考,高中会考等,作为师者浅谈数学考试的取舍。在考试中,有些考生常常只会侧重一端,要么一味追求快,要么使劲冥思苦想一道题。一份高考(中考)卷,肯定是99%以上的人都不具备2小时内把所有题目顺利完成的能力的。这时候你就要去衡量一下,是要放慢速度,检查,确保前面的分数,还是要追求速度,去做难题,压轴题?这有点像体操或者跳水比赛。选择高难度的动作,失误率自然会高,反过来虽然稳,但上限就在那儿了。但我们和运动员的处境不一样。因为比赛里,一个没有绝对实力的运动员,要去冲击更好的名次,有时候只能拼一把,而重要的升学考试里,稳定性永远更重要。以数学为例,一份试卷,学生应该要有自己的判断。这个判断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我在数学这一科的目标分数是多少,要达到这个分数,哪些题目是我必须拿下且一分不能丢的,哪些题目要全力争取的,哪些题目可以随缘的?我平常做什么类型会顺手一点?几何还是函数?遇到熟题或是似曾相识的题目,我们以一定要小心,更要认真审题,看看是不是真的是原来的熟题,要克服定势防止粗心,熟题当作生题做,生题按程序做,绷紧这根弦,就可避免低级错误的出现。首要快速考虑的,一是性价比(分值)问题,二是自我感觉哪道题做出来的几率更高,或者能写出得分点的可能性更大。数学的大题按步骤给分,对不会做的题千万不要无所作为,一定要把知道的全写出来,哪怕只是解题思路,甚至一条辅助线都会得分。简单地说,在真正的考试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学会的是去辨别题目,要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什么题目我是能做的,把会做的做出来,不会的就蒙。比如选择题是不建议花太多时间的,如果不会做的题目里有选择题,应该用排除法排除不可能的答案后再蒙一个。蒙也有点技巧,高考(中考)这样的考试里,同一科目选择题选项出现的比例相对均衡——这还真不是瞎猜的。另外,对于考试后的成绩及所选择继续学习学校及专业,应该有取舍思维。曾几何,没能考进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和专业一直是我心底很大的一个痛点。每每到考试,都要为此而感到郁闷不己,耿耿于怀。直到有一次和一位专家聊天,他笑着说:“谁规定只有读过好大学的人生才是好的人生。你这么多年一路自学和成长的经历,难道不是属于你自己独一无二的财富吗?”这翻话让我瞬间如释重负,是的身边有这样励志典型,有两位老师专科起点的,不断就考试,考上研究生,博士生,两位老师现在就职于高校。虽然有过这样或是那样的缺憾,但我一直在沿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努力前行,也因此而拥有了一些美好所得,这其实就己经足够。事实上,那些真正成功或优秀的人生,从来就不需要标配,更没有什么标准的模版可言,而是因为他们懂得在适合的轨道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光点。03
学会付出代价,才是成年人的标志。你要得到什么,就要付出什么,很公平。就像《断头皇后》里说的:“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我们如此渴望进步,渴望变好,渴望变强,渴望更有力量——这是好事,欲望是努力的基础,是前行的动力。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心里要清楚,我们究竟愿意舍弃什么:是窝在沙发里的安逸?是地铁里发呆的一小时?是不费脑筋的舒适区?是别人都去嗨而你待在教室里?……这些,才是我们能否如愿的要害所在。蚕蛹化茧成蝶,凤凰涅火重生,要磨砺心性,淬炼精神,而你要脱胎换骨、改变自我,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那么,你愿意舍弃什么?”人活一世,最怕的就是: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井蛙,虽清闲自在,但不可语海;夏虫,虽蝉鸣三伏,但不可语冰。维持现状,会空耗你的努力和生命。对生活将就,是恶性循环的开始。托马斯.索厄尔曾说,所谓的解决方法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取舍。真正聪明的人,从来都是那些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果断作抉择,并且从不抱怨懊悔的人。所谓有舍才有得,所有看似完美的现状,其实都是不断权衡和取舍后的结果。说到底,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由人前的美好和人后的不易所组成的。能认得清自己所想要的,不因失去而介怀,不和他人做无谓的比较,方能在每一个当下活出最好的自己。我们每个人也许都曾是那只渴望离开井底的青蛙,但这并不代表大海就真的适合所有的人。更多时候,它不过是一种理想中的存在,却未必能和你的生活实际相契合。也许有人会觉得青蛙不过是在逃避困难,但在我看来,人生其实无处不在面临选择。有勇气去做出决定,有决心去承担后果,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正所谓:“人生烦恼三千,一舍解千愁。”人生路漫漫。我们的每一次取舍,都决定了未来前行的方向和可能终点;我们的每一次取舍,都是努力和深刻领悟的结果。成功的人生,是无数个正确取舍的结晶。懂得取舍,每一步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