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是现代社会发病率很高的一种疾病,病变与肺、胃、肾甚至五脏都有关系,又以肾为关键。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可以概括为“三多一少”:“三多”指多饮、多食、多尿,“一少”指身体消瘦。临床上根据症状的不同及病变轻重程度的不同,将糖尿病分为上、中、下三消。
上消,主要表现是口渴,这跟肺热有关。
肺主气,为水之上源,敷布津液。如果肺受燥热所伤,那么津液就不能敷布,而是直趋下行,随小便排出体外,所以就会出现小便频数、量多;肺不布津就会出现口渴多饮,主要表现在上焦阴亏,所以称之为上消。
中消,主要表现是多食,跟胃热有关。
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如果脾胃受燥热所伤,胃火炽盛,脾阴不足,就会出现口渴多饮,吃得多而且容易饥饿;如果脾气虚弱不能转输水谷精微,那么水谷精微就会下流注入小便,因此糖尿病人的小便多有甜味;因为水谷精微不能濡养肌肉,所以形体会日渐消瘦。
下消,主要表现为多尿,跟肾虚有关。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而寓元阴元阳。如果肾阴亏虚就会虚火内生,上燔心肺则烦渴多饮,中灼脾胃则胃热消谷。肾失濡养,固摄失权,所以水谷精微直趋下泄,随小便排出体外,因此尿多味甜。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引发的并发症。
糖尿病如果迁延日久,燥热阴虚可阴损及阳,导致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之证,或气虚血瘀等病理变化,而产生多种变证,如肾阴不足影响肝阴不足,使精血不能上承于目,可并发白内障,甚至失明;燥热内结,营阴被灼,络脉瘀阻,蕴毒成脓,可发展为痈疽;阴虚燥热,灼津为痰,痰火交融,络脉瘀阻,可引发中风偏瘫、肢体麻木。
因此,糖尿病一定要早期发现,长期治疗,生活规律,并重视饮食控制。
针对糖尿病“三多”的症状,各有不同的治疗穴位。
缓解烦渴——鱼际穴上消跟肺阴不足、肺热有关,表现为多饮的症状,因此应突出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可以掐鱼际。鱼际穴属手太阴肺经的荥穴,位于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具有清肺热,利咽喉的功效。
快速取穴:仰掌,在手拇指本节(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在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控制食欲——内庭穴中消跟胃阴不足、胃热有关,表现为多食的症状,因此应突出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可以掐内庭。内庭穴位于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用食指和拇指放在脚面和脚底,上下对掐揉内庭穴,具有清胃泻火,理气止痛的功效,可以控制食欲,治疗口气重、便秘、打呼噜、磨牙、胃火牙痛等。
快速取穴: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第二跖趾关节前方,2、3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缓解尿多——关元穴下消跟肾阴不足、肾虚有关,表现为多尿,因此应突出滋阴固肾。
可以按摩关元。关元穴位于前正中线脐下3寸,是任脉起始穴又是至阴的穴位,双手搓热后快速按摩此穴位,可以滋补肾阴,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快速取穴: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
程氏针灸年高级传承班
第二期5月开课在即
扫码听课文字
程氏针灸
图片
来自网络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
程氏针灸传承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