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祛湿不麻烦,食疗加上几款中成药

1、归脾丸: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2、木香顺气丸:行气化湿,健脾和胃。

3、附子理中丸:具有温中健脾作用,临床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

4、健脾丸: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5、参苓白术丸: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健脾祛湿”---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若为湿所困,则运化失常,表现为大便稀溏,腹满腹涨,不思饮食,嗳腐吞酸等,其病机为湿邪困脾,故要健脾祛湿。   脾虚湿困时,应健脾去湿,把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利尿)或者减少、清除引起身体免疫反应的物质,而温补脾胃是解除湿困的最好途径。温补脾可食用健脾的食物如鲫鱼、胡萝卜、苹果、淮山、莲子、茨实、猪肚、鸭子等;祛湿食物有赤小豆、薏米、莴笋、扁豆、冬瓜等。潮湿往往与“寒”一起来,要注意保暖,不要受凉,也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

下面介绍几款去湿良方:

食疗法

白鲫鱼煲汤   用油将鱼两面煎黄,用开水猛火煲汤,煮成白色乳状。然后加砂仁3克、陈皮3克、香菜20克、生姜10克,稍滚三分钟。鲫鱼性甘平,补而不燥,健脾去湿,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营养。中医认为此方补脾胃甚好。   

田艾煲鲫鱼   田艾30克,鲫鱼克,生姜10克,煲汤饮用。此方不仅健脾去湿,还可以预防蚕豆病。 

砂仁苡米淮山粥   砂仁5克,苡米30克,淮山30克,大米克,煲粥食用。此方可健脾祛湿。 

淮山薏米莲子粥   淮山、薏米各30克,莲子肉15克,大枣10枚,小米60克,淘洗干净后与小米共煮成粥,熟后加白糖调匀即成。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纳差,肢体无力。

药疗法

如果春季得了胃肠型感冒,感觉整身困倦、胃口不好、大便烂、脘腹胀满、舌苔厚腻,可服藿香正气丸或者藿香正气水。   如果平时脾胃虚弱者,出现胃口不好、大便稀溏,感觉困倦,可服参苓白术散调补脾胃。

外洗去湿醒脾法

用生姜克、陈皮20克、薄荷30克煮水洗澡,可以暖脾胃、去湿、解困,如觉得烦琐,可以用此水泡脚。

中药艾条艾灸法

春季之后,湿气大涨,如果食疗不能满足咱们的祛湿需求,此时就需要用艾灸的方法了。

艾灸疗法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特别适合祛湿。

推荐让你事半功倍的中药艾灸。药灸和纯艾灸的区别:

一、药灸的配方是多组方,而艾灸比较单一。二、药灸具有针对性,而艾灸没有针对部位三、药灸一般一次见效,而艾灸相对见效较慢。

在传统三年陈艾的基础上,加入山甲,当归,川穹,丹参,益母草,乳香,牛膝,红花,等二十种草药。艾条味足,功效区别于其他艾条:热量足,渗透力强,疼痛灸患处,寒症需要灸肚脐和肾俞穴。了解详情点击文章底部的“阅读原文”

▲长按上图,即可选购火力十足的中药艾条

艾灸“祛湿”取穴

1.关元穴:

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用艾条灸15-20分钟。

2.命门穴:

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用艾条灸15-20分钟。

3.中脘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用艾条灸15-2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4.足三里穴:

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5-20分钟。

5.丰隆穴:

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灸30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6.解溪穴:

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每日艾灸15分钟。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专业医院
白癜风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iaigou.net/jbzd/30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