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专家出名了记者调取他开的数千张处方

?

输液室,医院最忙碌的地方之一,

医院的输液室,

更是常常人满为患。

网络配图

最近,随着气温骤降,感冒的人数急剧上升。

感冒咳嗽去找医生看,医院,

还是路边小诊所,很多医生就直接说:输液吧!

不管是在患者印象里还是医生处方中,

输液真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

几年前,曾有权威数据显示:

我国一年医疗输液亿瓶,相当于13亿人每人每年输液8瓶,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平均水平。

然而,在这种“输液成风”的大环境下,

武汉有一位老专家,

却将“不给门诊患者开输液处方”当作红线坚守了22年……

而且,在不让患者输液的情况下,

他总是用很少的钱将患者的病治好了。

这位专家,医院呼吸内科陶晓南教授。

在很多武汉人眼中,

他是“大咖专家”,是药到病除的“神医”。

陶教授真的能做到门诊处方“零输液”吗?

医院门诊办,

记者调取了他近3年来的数千张门诊处方存档,

按月逐条查询,结果令人震惊!

三年

仅开一张门诊输液单还是“不得已为之”

自年以来,

他仅仅于今年3月8日开出过一张门诊输液处方。

虽然时间过去了大半年,

陶晓南教授还记得这张打破“零记录”的处方单,

笑称当时是“破例为之”。

陶晓南回忆,3月8日下午,

一位患者提出要开4天门诊输液。

根据其症状和检查结果,

他判断该患者患有支气管炎,肺部合并轻微感染。

他倾向于选择口服抗生素治疗,

但该患者前一天已通过别的医生开始接受静脉输液治疗,

只因当时没有拿到足够的药,

这才找他补开一张处方。

考虑到这位患者已经开始输液治疗,

在不违反治疗基本原则的前提下,

陶晓南教授开出了近3年来唯一一张门诊输液处方。

他不仅自己几乎不开门诊输液处方,

还这样去教导他的学生。

劝退输液患者成家常便饭女白领要求门诊输液被拒

从年开始坐专家门诊以来,

他劝退了很多主动要求输液的患者,

治疗效果却有口皆碑。

11月15日,记者曾陪同陶晓南教授坐诊。

他当天接诊27位患者,

仅对3人开出口服抗生素,

没有一例门诊输液。

几天前,

29岁的白领医院呼吸内科,

找陶晓南教授复查。

与首次就诊相比,她的咳嗽症状明显缓解。

陶晓南教授叮嘱她平时多观察,

注意不要受凉,避免刺激呼吸道黏膜。

“我之前咳了3个月,药吃了不少,但一直好不了。”

孙宁告诉记者,

患咳嗽前,她因受凉感冒,拖了半个月才治疗,

感冒症状很快好转,但咳嗽一直断不了根,

尤其是晚上咳得整夜睡不着。

医院就诊,

有的医生说是哮喘,有的医生说是上呼吸道感染,

吃药、输液都试过,病情就是不见好转。

陶晓南教授查看孙宁的X光片、血检结果,

均未发现异常,判断她是典型的感冒后咳嗽,

并开出处方——多休息、多喝水、

按时服用止咳药,总费用仅30多元。

“咳了这么久,不打针能好吗?”

孙宁不放心,提出打几瓶吊针,以求“好得快点”。

陶晓南教授回答:“感冒后咳嗽很常见,打再多消炎针都没用。”

他的门诊次均药费仅40元即使是轻微肺炎也主要靠口服抗生素控制

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至10月,

陶晓南教授的门诊次均费用为元,次均药费约40元,

人均药费占比仅21%。

“不滥开输液治疗的一个显著好处,就是直接降低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合理诊疗应是医生最基本的底线。”

陶晓南教授说,

医生应该具备过硬的临床经验,

对患者应有责任之心,

不能让患者身心脆弱时还得承受无谓的“药物轰炸”。

为了对患者尽责,保证坐诊质量,

陶教授每天限挂号27个,

而且坐诊时间比规定时间提前半个小时,

目的是与患者充分沟通病情、交流治疗方案等。

正因如此,他在患者中威信很高,

各地患者慕名而来,他的专家号一号难求。

陶教授经常对年轻医生们说:

“你们的手一抖,患者大几千块钱就没了。医生不光要有医术,更要有医德,这样的医学才有温度和未来。”

级医学生于凤娇感慨道,

她跟着陶晓南教授坐门诊一年多,

从未见他开过静脉注射门诊处方。

即使是轻微肺炎,也主要靠口服抗生素控制;

确有输液指征的,他一定会建议患者住院滴注,

外地患者则建议回到当地住院治疗。

输液病好得快是错的!

“以为输液病就好得快,是治疗误区。”

陶教授向记者解释,

人体血液内的抗生素浓度只有达到一定水平,

才有足够威力与细菌对抗。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使用较多的头孢、青霉素类抗生素,

都属于“时间依赖型”抗生素,

在人体内代谢很快,需要每天滴注2至4次,

才能维持血液内的药物浓度,

而门诊输液一天一针,药物浓度较难维持。

“打个比方,抗生素进入体内准备和细菌作战,但后备军跟不上,连续反复几次后,不但没有消灭细菌,反而培育出更难对付的耐药菌。这也是很多人反复输液,但病情难以好转的原因。”

当心,输液有危害!

专家认为,输液是各种给药方式中危害最大的。

我们习以为常的输液在医学上属于侵入性操作范畴,

等于一次小手术。

据了解,

输液是引发药物不良反应最主要的因素,

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超过39万人。

“输液被严重滥用,医患双方都有一定责任。”

陶晓南教授直言不讳地说,

一方面,很多患者误以为打针比吃药治疗效果好,却不了解滥用输液的风险,常常主动要求输液;

另一方面,出于利益驱动,医院和医生选择迎合患者要求,甚至主动热衷开输液处方。

53种不需输液疾病清单

事实上,

“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滴”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

在许多发达国家,输液是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最后方式”。

陶晓南教授表示,

解决过度输液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转变医患双方的用药观念,

从制度上、技术上实现合理用药。

“不管怎样,医生心中一定要有病人,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风险,也应该考虑周全,不该开的药坚决不开。”他说。

来源:楚天都市报

⊙注:本文由“万病不求人”综合编辑,为爱分享,禁止未授权转载。









































国内白癜风知名专家
环孢素软胶囊说明书有没有说用药禁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iaigou.net/jbzd/13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