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是许多疾病一种治疗方式,糖尿病足也不例外,通过运动可以控制体重、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运动疗法有多种形式,比如散步、跑步、打球、游泳、爬山等,然而,运动疗法的选择需因人而异,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特别是有严重的足部病变(糖尿病足)时,就不适合实施运动疗法了。那么,是不是有糖尿病足的病友就都不能运动了呢?
有糖尿病足的病友是可以运动的,因为适当的运动也可以改善下肢与足的血液循环,但应注意以下情况:血管病变足,足部有血管病变时也应注意对足的保护,因为血管病变足对溃疡的抵抗能力降低,而且,一旦发生溃疡很难愈合。
如果运动后出现下肢疼痛,提示血管病变较重,医院就诊,不要再坚持原来的运动,或改用其他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果足部有开放性病变、坏疽、急性溃疡合并感染、严重神经病变导致夏科氏关节时,病友应卧床,不能行走。如果有慢性溃疡但没有感染,那么在使用特殊的鞋或鞋垫以保证溃疡处不受到压迫的情况下,应该适当运动。
运动,养生,锻炼神经病变足,最常见的神经病变足为感觉神经病变导致的无知觉足,脚因为感觉神经病变而不能感知各种不适,不能感知受到的创伤或者已发生的病变,即足缺少保护性感觉,因此,不能对自己已经有问题的足进行及时的护理或治疗。运动神经病变可导致足的畸形,足部异常突起的部位易受到压迫。自主神经病变使足部肿胀,穿的鞋如果不合适,也可使局部受到压迫。神经病变是发生足溃疡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足患者,运动,锻炼,健身因此,足部有神经病变者在运动时,要特别注意对足的保护与护理:要选择合适的鞋,可选择运动鞋或皮鞋,大小要合适;每次运动前,要注意检查鞋内有无异物,鞋内有无破损(不能穿有破损的鞋或经过修理的鞋);运动后,要仔细检查足部有无红肿或受压的痕迹,如果有,说明鞋不合适;一旦发现有皮肤破溃,医院就诊;有足畸形或足肿胀时尤其要注意,决不能赤足或穿凉鞋运动;有足畸形或足肿胀的病友以散步为宜,不宜选择较剧烈的运动。
糖尿病足患者,运动,锻炼,健身有些运动项目对于疾病的治疗是很有帮助的,就像是糖尿病足这种疾病,我们是可以选择相应的运动疗法来对它进行治疗,也许大家对于这种治疗方法会感到特别的不可思议,但是相信大家在看完以下相关内容的介绍后就能够理解小编我这种说法了。
运动可以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肌肉及其他组织对糖的利用,减轻体重,降低血脂,血粘度及血压,防治心血管并发症;同时能增进健康。
相关适应证和禁忌症:主要适用于轻度和中度II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患者。病情稳定的I型糖尿病患者也可进行运动锻炼。糖尿病人在合并各种急性感染、伴有心功能不全或心率失常、严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新近发生的血管栓塞、高糖状态、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等情况下不宜进行。
糖尿病足患者,运动,锻炼,健身运动方法。运动项目一般应选择病人感兴趣、简单、易坚持的项目,如太极拳、慢跑、步行等。运动量的掌握,运动量的大小由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和运动频度三个因素决定。运动量是否合适,应视病人运动后的反应作为标准。运动后精力充沛不易疲劳,心率常在运动后十分钟内恢复至安静时心率数说明运动量较合适。
运动强度决定了运动的效果,一般以运动中的心率作为评定运动强度的制度,临床上将能获得较好运动效果并能确保安全的运动心率称为靶心率。一般以运动实验中最高心率的70%~80%作为靶心率。
糖尿病足患者,运动,锻炼,健身用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足,也可根据年龄计算:靶心率=-年龄运动时间,运动时间可自10分钟开始,逐步延长,达到靶心率的运动累计时间以每日20~30分钟为佳。运动频度:运动疗法最好每日都能进行。运动时间的选择:以餐后1小时运动为宜。
糖友们一旦病情控制不好,就可能发展成糖尿病足病,连正常的行走活动都会受限,即便如此,糖友也不能因此而放弃运动治疗,在控制好运动量的同时,还要考虑足部的适应能力,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糖尿病足患者,运动,锻炼,健身糖尿病足患者不能放弃运动:神经病变影响足部受力,糖尿病患者足部压力的改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下肢神经病变是影响患者足部压力的重要因素。运动神经病变会导致足部肌肉萎缩,使趾骨畸形、步态异常,继而局部压力升高,进一步影响足部结构,形成恶性循环。
由于神经病变使足底的感觉减弱,糖尿病患者步行时的外伤不能感知,容易造成溃疡。运动神经病变患者一旦出现足部病变,发生感染或溃疡,不论是否进行手术治疗,足部的受力结构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糖尿病足患者,运动,锻炼,健身糖尿病足患者如何运动?有足部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运动前必须做好准备活动和保护措施,如护具、拐杖等,以免发生跌倒、骨折等伤害。由于存在下肢运动神经支配能力减弱的问题,糖尿病足患者只能从事轻体力的运动,以步行为主,步速为正常的散步速度,并且每走10分钟最好就休息2-3分钟;对于有严重血管病变的患者,一旦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
糖尿病足患者,运动,锻炼,健身除了日常的运动外,在糖尿病足的治疗期间,也不能长时间躺在床上不动,可量力而行的做一些抬腿、屈伸的动作,最常见的就是“蹬自行车”动作,可通过规律性的压迫对肌肉产生作用,改善足部的供血。控制饮食,注意血糖的变化,积极运动,还是可以避免糖尿病足进一步恶化,避免截肢的后果。
足部是糖尿病这个多系统疾病的一个复杂的靶器官。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可引起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与畸形形成,进而引发一系列足部问题,从轻度的神经症状到严重的溃疡、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关节病和神经病变性骨折。如果积极治疗不能充分解决下肢出现的症状和并发症,则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对足部问题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将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