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JERNQKR0552GA5W.html
人们常说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而体重减少。但实际上,近些年来具有上述典型表现的糖尿病患者并不多见。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就更不典型,且大多数人空腹血糖正常,容易漏诊。
1缺乏认识 有些患者对糖尿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觉得多吃一点,多喝一点,小便多一点无所谓,采取不诊不治或已诊不治的态度。有些病人认为糖尿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可彻底治愈,一旦症状消失即停止治疗,从而造成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些病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整日忧心忡忡,甚至产生悲观、失望、恐惧心理;更有甚者,盲目信从“根治”、“治愈”等具有诱惑性的街头广告,不仅在经济上受到损失,更严重是延误了有限的治疗时机。 近年来,糖尿病教育已逐步开展,国际糖尿病联盟IDP最近提出的宣传主题就是:“糖尿病教育”。对糖尿病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传授有关糖尿病的知识,使病人明确自身糖尿病的类型,有否并发症,治疗方案,掌握血糖,尿糖的监测方法,胰岛素的注射方法,调节不良情绪,调动病人及家属的参与意识,使各位病人充分认识到糖尿病目前尚不能根治,需终生治疗。2饮食不合理 有的病人认为得了糖尿病不吃糖就可以了,没有限制主食的量;有的病人认为得了糖尿病就尽量少吃,结果导致营养不良和低血糖;有的病人坚持一段时间的饮食治疗,血糖稍有所控制,就不能坚持,结果导致血糖再次升高。合理的饮食重点在饮食的量和质。饮食的量既要考虑减轻胰岛素的负担又保证正常身体需要,使病人体重维持在标准体重的±5%;饮食的质即饮食结构,首先是三大营养的组成比,大致的原则是适当提高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占总热量的50~60%,保证足够的蛋白质供应12~20%,降低脂肪摄入<30%,碳水化合物主要是多糖类,如谷类、根茎、硬果类。食物纤维:粗粮、麦麸、豆类、蔬菜。蛋白质的供应是在保证多种豆类、谷类混合饮食的基础上,再补充些瘦肉、牛奶、鸡蛋、青菜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黄、鱼子等尽量少食。提倡粗纤维食物,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在保证饮食质和量的基础上,合理安排不同的品种、花样,经常改变口味,使食物多样化,营养均衡,进餐要有规律,少吃零食,饮食疗法要严格执行,长期坚持。3运动不恰当 由于缺乏医护人员的正确指导,部分病人认为生病就应该休养,运动量减少或不愿多活动;另有一些病人存在急进心理,盲目加大运动量,使病情加重,血糖增高。合理的运动可以起到恢复糖代谢,预防或控制并发症的作用。医护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力,血糖监测的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等不同条件,给病人开出运动处方,包括运动强度、种类、时机、持续时间、频度等。并向病人交待运动时注意事项如:不宜在清晨、空腹尚未注射胰岛前或注射胰岛素尚未进餐时运动。进行运动之前要了解血糖情况,空腹血糖超过16.7mmol/L应暂停运动,以免血糖更高,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运动疗法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并持之以恒,尽可能在合理饮食的基础上以运动来维持血糖平衡。4用药不规范 口服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是降血糖的主要手段,医生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选用了合理的药物或胰岛素,但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由于服药不当而影响了疗效。如磺脲类药物要在餐前半小时服用,这样在餐后血糖高峰时发挥降糖作用,不至于引起低血糖;双胍类药物要在餐时或餐后服用,对胃肠道副作用才会小一些,拜糖平需与第二口饭嚼服,否则就不能发挥药效。胰岛素需在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注射后半小时应进食。胰岛素应存放在4°C条件下,注射前应仔细检查胰岛素的外观,一旦发现破损或沉淀,就不能使用。降糖药物不能随意突然停用,应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5监测不及时 很多糖尿病人对监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盲目服用降糖药物,造成“治不达标”。通过监测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证理想的血糖控制,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治疗急性并发症,防治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监测的内容包括血糖、尿糖、尿酮及尿蛋白等。血糖监测主要是空腹及三餐后2小时的血糖。目前临床上使用较方便快捷的是台式血糖仪,从手指取血,45秒显示结果,为了获得准确的血糖值,使用时注意血液量是否适当,血糖纸放入时间与仪器提示同步,血糖纸的型号,使用期限,仪器光学系统的维护性等。尿糖监测是用尿糖试纸对尿液进行监测,胰岛素依赖型的病人餐前和睡前验尿,非胰岛素依赖型病人餐后2~3小时验尿。具体的方法是:将试纸条一端粘有淡蓝色约5?mm见方的试纸端浸入尿液中(约1秒钟)湿透后取出,1分钟观察试纸颜色,并和标准版对照,把结果记录下来,并以表格的形式将血糖、尿糖检查结果与进餐的关系记录下来。糖尿病人怎么降血糖?
但是,如果毫无节制地大吃特吃
也许身体会“吃不消”
尤其是很容易导致高血糖
也就是大家口中“三高”中的一高
众所周知
高血糖的危害是很大的
会诱发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
那么如何才能降糖,预防高血糖呢
健康饮食控制体重
多喝茶
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和降血糖作用,还能对血糖的释放起到控制作用。
多吃粗粮
用粗制谷物代替精制谷物。如小米、玉米、高粱、燕麦、荞麦、麦麸以及各种干豆类,如黄豆、红豆、绿豆、黑豆等。
增加维C摄入
增加膳食中果蔬的比例,能防止动脉血管壁被破坏,减少斑块堆积和心脏病,从而有效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控制体重
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合理控制体重有利于降低血糖。
有氧运动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心功能不好的老年患者,适宜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跳绳、打乒乓球等。
自我放松与情绪调节
放松运动,如深呼吸、配合轻松舒缓的音乐来松弛肌肉等可以帮助缓解压力,使降糖治疗更有效。
学会调节情绪,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克服患病后的恐惧、消极等不良心态,同样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该用药时用药如果用非药物疗法血糖还高,糖尿病人就要选择用药了!
首先,医院就诊,请医生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药物,根据血糖控制情况调整口服药物治疗,较早应用胰岛素也是一种积极的治疗。
其次,通过糖尿病教育,去伪存真,防止上当受骗。每位患者都希望能够战胜病魔,不法分子就是利用患者的这种急切求治心理和对糖尿病的无知,大举推销它们“祖传”或是“最新研制”的神丹妙药。药物的选择应该考虑个人经济情况,一味追求最新、最贵的药品,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沉重负担,而且可能出现某些副作用。选择降糖药物时,应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而不是最贵的药物。
视频:科普中国:干细胞治疗糖尿病权威科普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