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质疑降低诊断标准把健康人变成

《科学》杂志是世界上自然科学影响力排位第一的杂志。年3月8日,《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可疑的诊断》-DubiousDiagnosis,认为糖尿病前期诊断是可疑的。

关于这个话题我们多次讲过。既然叫做诊断,那暗示的就是疾病。也就是再度把糖尿病诊断以模糊的方式扩大范围。事实也的确如此。文中明确指出ADA在推广糖尿病前期阶段的药物使用,作者并对这种做法进行了效果/医学伦理/药厂利益等全面的质疑,指出这是把健康人推向糖尿病人的无耻且可怕的操作。

大家知道,我一直对过早使用药物控制血糖持反对态度。我也多年来多次质疑过相关问题。并且,年出版的《有效康复糖尿病》里面,更详细讨论了糖尿病初期的特殊性。

1

文章重要内容介绍

1.1糖尿病前期命名的由来

文章指出,这个病名轻率地出自一个公关造势的流行用语。年ADA公共关系总监说,ADA需要做一个推广,说服那些满足现状的医生和公众,让他们严肃对待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的轻度升高的血糖。血糖轻度升高过去叫糖耐量受损和空腹血糖受损,这些名词太深奥,又没有症状,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于是,在一场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后,最终选择了一个很少使用、但足以惊吓病人和医生的字眼——糖尿病前期。

他们把糖尿病前期描述为糖尿病的前奏,而后者可以导致吓人的截肢、失明和心脏病。并且,ADA曾两次扩大糖尿病前期的诊断范围,把更多的人纳入诊断。

其实,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医学权威机构在年已经拒绝了把糖尿病前期作为一个疾病诊断,理由是多数糖尿病前期并不会发展成糖尿病,而且目前也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可以使用。

1.2糖尿病前期治疗与效果

发现并治疗糖尿病前期是有代价的。

当人们知道自己是糖尿病前期,很多人需面对不小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并会想办法进行治疗。而且,有批评者指出ADA、CDC和其它研究组过去在糖尿病研究、教育和健康促进方面花费了几十亿美元,主要集中在控制体重和体育锻炼,但成果却乏善可陈。

很多专家和学者对美国ADA糖尿病前期的定义持怀疑态度。他们指出,糖尿病前期的变化是双向的,既可以进展到糖尿病,也可以返回正常。绝大部分糖尿病前期病人不会进展成糖尿病,而且59%的糖尿病前期病人的血糖会在无任何治疗情况下恢复到正常水平。并且指出,对糖尿病前期的治疗,医生应谨慎,因为并不确定治疗是否好处大于坏处。

1.3对扩大糖尿病前期定义的质疑

扩大糖尿病前期的定义大大增加了糖尿病前期的人数,得利者是测量血糖的商家、药厂、有关设备和软件商、医院。有专家指出,“失败者则是那些从健康人变成病人的人,他们现在成了病人,就必须不断地去体检、测量血糖和进行治疗。”“我不认为为了预防糖尿病应该把每一个健康人都弄成病人。”

2

关于糖尿病血糖的三个标准

2.1三个标准的出现

当人类知道怎么测量血糖之后,开始了便携式血糖仪的大力推广。之后就是以血糖为核心的疾病标准的建立和不断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放低治疗门槛,就是不断地加强血糖控制,希望把更多人纳入糖尿病管理范围,对更多人更早地进行血糖控制。

但这样的结果是更多人被诊断为糖尿病,更多人在药物控制下死亡率上升和并发症多发。在年已经有确切的循证数据说明这种放低使用降糖药物门槛,死亡率上升和患者生命质量下降。在这样严重人道危机的后果之后,ADA仅仅对重症患者放宽了血糖控制。这就造成了糖尿病出现了3个标准。一个是糖尿病前期、糖尿病诊断重症,住院患者糖尿病控制三套标准。

显然,在药物严控血糖有害健康的大型试验之后的10年间,放宽血糖控制就是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这就出现了大量的糖尿病人,当然更包括糖尿病前期的人,都不应该采取强制血糖控制。那么,这种划分的意义已经不复存在。

聂文涛明确指出,以血糖为核心的糖尿病诊断,被确诊的人群中大部分情况是控制血糖有害健康。这就明显表明诊断标准时候需要修改了。而不是不断地制造概念,创造所谓的知识。这种不能解决问题的混乱知识,除了让更多人走向过度医疗外,还有什么价值?

2.2糖尿病市场的价值和国家审批

对糖尿病前期进行糖尿病药物治疗,美国年费用已经攀升到44亿美元,相当于同年美国医疗卫生费用总支出的1.6%。这是一个令人震惊而荒唐的事件。

但是,直到目前为止,美国从未批准过任何治疗糖尿病前期的药物,这意味着美国并没允许把糖尿病药物用于糖尿病前期。另外,药厂正在测试十几种针对糖尿病前期的药物,希望打开数亿人的糖尿病前期的市场。

在中国目前的情况可能一点也不比美国乐观。

所以,这样的糖尿病研究和疾病定义,除了经济意义还有没有其他的正向的社会意义,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社会问题。

3

混乱的疾病标准带来的负面作用

3.1不需要治疗的诊断标准把社会变成病夫之国

诊断是某种疾病,对应的就应该治疗。一个疾病已经诊断为疾病了还预防,本身这个逻辑是不成立的。在我看来,这个逻辑只是为过度医疗做理论上的准备。

在现实世界里,有多少人分得清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早期?文章中明确指出,故意采用这样容易混淆的名字是公关策划的结果。显然,这是为了商业利益,而不是健康好处。这是典型的商业医学操作。这是西方科学家在参与之后的仁道反省。

人类历史上曾经多次为那些最可耻的东西的贩卖做各种科学理论铺垫。最有名的,对中国最记忆犹新的莫过于这些理论不能够说服中国人,就对中国人发动了两次战争-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使我想到了去年春节美国高血压协会通过了一个新的诊断标准。这个标准把收缩压≥毫米汞柱作为高血压的临界线。这个新的诊断标准使美国46%的人成为高血压患者。这就让当今世界美国一夜之间传给成为病夫之国。

因为只有高血压一项就有46%的患者。如果他们再把他们事实上推动了的糖尿病前期的治疗算在一起,确实是美国已经成了病夫之国。就是叫北美病夫,制造了北美病夫的正是这些医学组织或医学错误。

对于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不要简单地认为这些来自美国著名高校,包括哈佛耶鲁的医生或教授,他们逻辑有问题,他们的智力有问题。千万不要这么认为。因为他们真比我们聪明,他们知道怎么样做能够推动全世界,让那些思想正常的人都变得又傻又愿意牺牲健康和财富。他们是最聪明的人。但按照中国人的文化来讲就是有点坏。他们聪明是聪明但是人太坏了,所以才炮制了这些令人惊讶的诊断标准。

美国公众当初对高血压协会推动的新标准曾经产生了非常大的非议,最后迫使领衔专家站出来讲说我们并不是想血压超过就向你推荐药物,我们所要做的仅仅是提示你血压已经超过了,你应该注意。

这个说法和糖尿病前期的说法是如出一辙。

这个文章也揭示了一个真相,就是当时推动糖尿病前期概念的这个专家说,没有专家关心究竟血糖多少应该算糖尿病前期,大家关心的就是这个名字好。这是真实的领导全世界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丑陋真相。

这个现象在西方医学中还真不少见。

如果    

可是,只要有演员在,有编剧在,有导演在,那么闹剧就会一幕一幕演下去,不停地在上演。

我们所面对的健康危害,绝不仅仅是疾病本身,还有疾病的教育。这可能是当前和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所必须面临的一个人类的危害。

因此,无论是面对疾病还是其他的科学概念,要清醒一件事情:事实就是事实,而为事实所制造的理论知识,其实都是人为的东西。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的观点。

3.2医源性和药源性糖尿病的大量出现

几乎每个月我都要多次碰到这样的患者。这些患者当初可能不应该被诊断为糖尿病。由于过早过多地使用降糖药或胰岛素而在数年之后变成真正的糖尿病患者。

在没有得糖尿病的情况下,提前使用降糖药和胰岛素,并没有成功地治疗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恰恰相反,在长期药物的作用下,形成医源性糖尿病或者是药源性糖尿病。就是说,本来没有糖尿病,但是通过错误使用药物和胰岛素而导致糖尿病发生和加重。

案例1丨使用胰岛素预防糖尿病的荒诞现实

前几天还接触到一个患者,医院竟然希望提前给他使用胰岛素来预防糖尿病,预防高血糖。这样他就成为这种医疗错误的一个受害者。目前他的情况,胰岛素已经打得很多,血糖超过诊断标准。也就是说提前使用胰岛素并没有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恰恰相反,造成了这位患者糖尿病。

这是我自年开始研究糖尿病以来接触到的最荒唐的一例糖尿病控制患者。最主要的是这个患者的思维就是:医生肯定比患者见多识广,作为一个好患者就应该认为医生就是全对,应该遵从其指导和治疗决定。然后医生告诉他的居然是用胰岛素来预防糖尿病。我很难想象做这样指导的人是医生,而患者居然也是什么都听话。听起来既恐怖由魔幻,而现实就这样发生了。

案例2丨提前诊断为糖尿病的恢复

例2-1:半年多年以前,我接触的一个糖尿病患者,这个患者的情况没有什么特殊的,就是提前诊断为糖尿病,提前治疗成医源性糖尿病。经过短时间内的胰岛素戒断,逐渐停掉胰岛素,然后血糖就恢复了。

例2-2:在三周之前,巴彦淖尔市一位神农手眼传承人-我徒弟,发布了一个很详细的病例。该病例是由于一次感冒后测量血糖,被诊断为糖尿病,然后进行胰岛素等治疗的。显然,这是一个因过度诊断、过度治疗导致的医源性糖尿病。

在他的指导下,没有使用任何药物,而是逐步地放宽饮食,加强运动,减少降糖药,然后逐步恢复到健康。通过正确的指导,让一位因错误的医疗方法而导致的糖尿病患者恢复了健康。我的弟子高兴地说,他因此感受到了从医者的那种价值。

案例3丨低血糖与相对低血糖损害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患者过度控制血糖之后,产生的不良后果很多。

今天我咨询的一个患者,他现在的空腹血糖5.8mmol/L。仅仅从数字来看,不属于绝对低血糖。但是他已经出现了轻度的低血糖症状。这就是明显地被过度降低血糖导致的。像这种过度降低血糖造成伤害,最大的还是一些根本不是糖尿病患者被降糖。也就是那个让人惊悚迷惑的糖尿病前期。

3.3世界卫生组织拒绝把糖尿病前期作为疾病来诊断值得称赞

像这种病例,不胜枚举。从逻辑上讲,如果一个疾病的诊断指标是不需要治疗的,只是一种警告,那么这个指标不应该成为这个疾病的诊断指标。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是世界影响力第一大的糖尿病组织,想推荐把糖尿病前期作为一种疾病治疗。而世界卫生组织在年拒绝了把糖尿病前期作为一种疾病来诊断。

显然,在这个问题上,不同的专家不同的组织,都有不同的价值取向。我对世界卫生组织在拒绝糖尿病前期疾病化的问题上,表示值得称赞。

4

我们要建造一个怎样的社会

4.1知识的创新似乎正在展现某种闹剧

在糖尿病前期的问题上告诉我们,疾病的教育会影响健康的走向。在糖尿病前期的概念创造上,让更多人更早地走向了糖尿病治疗,进而成为医源性糖尿病或药源性糖尿病。

很多人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不断地去学习所谓的西方知识。却不知道也许这些知识只是引导你走向消费的途径而已。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知识的制造者正在制造一幕一幕闹剧。知识的创造有时不像想象中的严谨,可能仅仅是一个公众推广的头脑风暴的结果。

在医学上,如他汀一样,如糖尿病前期,如最初推动便携式血糖仪,最初推动空腹血糖7.8mmol/L,等等。在之后无缘故地把空腹血糖7.8mmol/L说成因为目的的不同而改成7.0mmol/L,增加了很多人的困扰。再加上糖尿病餐后血糖的诊断和糖尿病前期的诊断,这些都是后来推动的。

这些推动似乎在说明前面的研究是错的。然而前面研究的方法和后面的方法完全一致。为什么会得出这么多奇奇怪怪的结论?

在这一系列的知识创新中,是否存在着过度医疗?这都是要打个问号的。

4.2为什么知识推动总是带来糖尿病人数的扩大

这次关于糖尿病前期的文章给了我们答案。每次改变的结果都是使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增加。就是说,这些医学研究,这些指导的理由不管是什么样的,他们的每一次行动的结果都扩大了糖尿病人数。

我们面对着这样的一个医学发展历史时期,我们就不得不思考这样的一个规律背后是不是也有其必然性。

询证医学从它一出现开始到现在不能说它一点积极意义都没有但它的消极意义以及对人类所带来的伤害是值得医学界来反思的一个大事。

当询证医学屡屡地颠倒了医学研究中的因果关系,屡屡地误导了医生,让医生按照错误的方法治疗疾病,那么这个问题就不是询证医学被错误理解了,而是询证医学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问题。

4.3医学需要直面社会复杂的勇气

我们发现,现在有很多科学工作者,包括这位ADA的前科学顾问,能够有勇气揭露这样的现实,是超越自身和行业利益的。这可能招来利益集团的攻击。但为了人类更好的生存,直面医学的社会复杂影响,是相当值得肯定的。

我负责主编的《中国老年糖尿病中医营养指南》近期会正式出版发行。这本书将会给更多的患者、更多的医生同行、更多的执法机构,让他们看到医学的争议以及站在生命和健康面前,不同的专业人员所表现出的立场和他们所坚持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这些冲突矛盾在这部指南中都会展示给大家。

4.4建造学习型社会还是实事求是的社会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认为,人造的理论跟事实是两回事。

很多人要把中国变成学习型社会,这是非常错误的。

要把中国变成实事求是的社会。这是邓小平同志的理论。把中国变成一个实事求是的国家,绝对不是要把它变成一个学习型国家。

我们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实事求是的社会。我们不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尤其是不应该是学习西方知识的社会。

当然,在对国外的经济政治集团来说,他们最希望的是我们成为学习他们的社会。如果我们不学习他们,如果我们自己创新,想自己去创造知识,自己实事求是地解决技术问题,比如说华为,那我们就可能受到打击。

而医学是比其他任何领域更直接的关乎人命和关乎健康的领域。面对着这样缺少人文精神的西方医学研究,我们更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更应该保持一种仁者爱人的中华美德。

就医学而言,我们应该建设的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医学。

在这一点上,我们需要不断地做出反思。

事实和知识是两回事。坚持实事求是而不是盲目学习和照搬国外知识,是一个人走向健康,甚至一个国家走向独立富强的重要前提。

很多人在错误的知识诱导下走向真正的糖尿病,是这个时代的人类悲哀。愿更多人挺身而出,勇于面对社会的复杂,带领自己和亲朋好友,走向更健康更理性的生活。

-聂文涛

最后,感谢这篇文章的作者,也感谢香港中文大学的学者把它翻译成中文,让这篇文章在互联网上能够广泛传播。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康养体系副主任委员聂文涛

在最初聂文涛医生用桑黄子恢复并发症后观察到患者血糖随着并发症好转后趋于平稳。于是提出“先健康后血糖平稳的理念”,才是正确的努力方向。

世界已经改变,你还不变吗?

延伸阅读:

“血糖如救火”聂文涛医生20年不敢公开的主张

聂文涛:糖尿病能活多久?

聂文涛:糖尿病不同阶段的康复目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iaigou.net/jbzzd/70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