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所遗传的并非是糖尿病本身,而是被糖尿病破坏的基因,当然这个不是我们凭空想想的。据调查发现,糖尿病人的亲属比非糖尿病亲属者发病率高。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包括其父母、子女和同父同母所生的兄弟姐妹,患糖尿病的几率,是没有糖尿病家族史人群的3.5倍。因此,许多糖尿病患者很担心会把自己的病遗传给下一代,其实并不是糖尿病患者的下一代,一定会得糖尿病。糖尿病的遗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对糖尿病的易感性,糖尿病属于多基因的遗传病。但遗传因素在其发病病因中只占10%,另90%与环境因素,例如饮食过量、运动量少、吸烟、酗酒等有关。
遗传了容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并不代表就会得糖尿病,必须加上其他外界因素(环境污染、生活习惯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长期处于不良心态的作用下、缺乏必要的运动、肥胖等)作用下,才可能诱发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不是传染病。它不会像流感、乙肝那样,从别人那里经过一定的介质传染过来,也不会传染给别人。接触糖尿病人,即使是密切的接触也不会染上糖尿病。家族中出现数个糖尿病的患者不是传染的结果;而是家族成员遗传了容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即突变基因遗传,临床上称之为糖尿病易感性),加之家族成员有近似的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如:不合理的生活习惯、不科学的饮食结构、不良心态的困扰、缺乏必要的运动等)而造成的。
糖尿病的分类有哪些?
糖尿病分为四个种类: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
1、Ⅰ型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约占所有糖尿病病例的5-10%,最常见于儿童,青少年或青年人。
他们自身几乎不产生胰岛素,使得血糖含量难以降低到正常范围,从而产生尿频,口渴感增加,饥饿感增加,体重减轻的不良反应,其他症状可能包括视力模糊和容易疲倦。1型糖尿病的病因尚不清楚。然而,1型糖尿病已经被证实是由遗传和环境的综合因素而导致.
2、Ⅱ型糖尿病
Ⅱ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病例的90%左右,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
其特征是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相对缺乏,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口渴感增加,尿频和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症状还可能包括饥饿感增加,容易疲倦,以及不愈合的溃疡。
3、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是指妇女在怀孕期间患上的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更容易发生在肥胖和高龄产妇。有将近30%的妊娠糖尿病妇女以后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如遗传、不良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等,都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
1、三多一少
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症状,多见于Ⅰ型糖尿病。
2、疲乏无力,肥胖
多见于Ⅱ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糖尿病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糖尿病是一种不可根治的慢性疾病,如果血糖长期得不到良好控制,就会造成脑、心脏、神经、下肢动脉周围血管、眼和肾等重要器官及部位的损害,严重的甚至导致残疾或死亡,糖尿病肾病晚期还可造成尿毒症。
糖尿病还常伴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损害以及各种不同部位的感染。
此外,糖尿病还有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缺乏而造成糖代谢紊乱,从而引起血酮体浓度升高,出现酮症酸中毒和昏迷。
糖尿病应该如何防治?
1、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控制总热量:特别是淀粉类、肉类、脂肪类等含热量糖分较高的食品的综合控制。高纤维饮食:多吃一些芹菜、菠菜、西兰花。饮食清淡:“清”是指低脂少油饮食,“淡”是指不甜不咸饮食。补充鱼油:每天补充适量的鱼油可以改善体重超重者的胰岛素分泌,减少他们患Ⅱ型糖尿病的可能性。鱼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还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可减少动脉粥硬化、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
2、合理运动
合理运动可改善提及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功能能力和生活质量;
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该根据个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决定,运动形式可多样性,如散步、快走、体操、太极拳、跑步、游泳等。
不过,运动前应仔细检查有无糖尿病并发症,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制定运动方案。
3、定期检测血糖
中老年人都应该定期检测血糖,如果感到皮肤异常、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得,都要及时检测血糖,从而今早诊断,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此外,还要定期检测血脂、血压、心电图,这些都是血糖控制的间接指标。
4、积极治疗
口服药物治疗:可通过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虽然无法根治,但是只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治疗得当,保持稳定的情绪,大部分糖尿病还是可以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