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S
中国·重庆编者按: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CDS)正在重庆如火如荼般进行。在今天下午的“糖尿病相关指南及规范”专题研讨中,南京医院杨涛教授解读了《中国1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
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型糖尿病(T1DM)患者血糖达标率低、急慢性并发症高发、预期寿命短,这主要与我国患者尚未得到规范的胰岛素治疗有关。因此,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了《中国1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以期规范我国T1DM胰岛素治疗,帮助患者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减少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和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以下将结合我国1型糖尿病特点,参考国际主流指南、大型临床研究结果,对胰岛素治疗原则、治疗方案的选择、血糖监测手段和评估方法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解读。
一、T1DM胰岛素治疗原则
1型糖尿病患者因自身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完全或部分需要外源性胰岛素替代以维持体内糖代谢平衡和生存。基础加餐时胰岛素替代治疗方案模拟了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方式,是1型糖尿病首选胰岛素治疗方案。
二、T1DM胰岛素治疗方案
常见的胰岛素替代治疗方法包括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MDI)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建议胰岛素治疗方案应个体化,方案的制定需兼顾胰岛功能状态、血糖控制目标、血糖波动幅度与低血糖发生风险。
(?按住图片可以左右滑动)
三、特殊情况下的胰岛素治疗
T1DM自然病程中胰岛功能衰竭速度存在个体差异,需根据患者胰岛功能的衰竭程度和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差异,遵循个体化原则进行胰岛素治疗。
(?按住图片可以左右滑动)
四、血糖监测手段
血糖监测对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及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有重要的意义。血糖监测方法包括应用血糖仪进行的自我血糖监测(SMBG)、动态血糖监测(CGM)和HbA1c的测定。其中SMBG是血糖监测的基本形式。
(?按住图片可以左右滑动)
五、血糖评估方法
血糖评估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1c及血糖波动幅度。为了在达到代谢指标控制的同时,降低严重高血糖或低血糖事件的发生风险,需为每个1型糖尿病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
(?按住图片可以左右滑动)
本文作者:杨涛南京医院
医院
专家简介杨涛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内分泌科主任(南京医院/医院),美国科罗拉多大学BarbaraDavis糖尿病中心博士后(-年)。
国际自身免疫糖尿病学会(IDS)委员;国际胰腺胰岛移植学会(IPITA)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胰岛Beta细胞学组组长(筹);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肥胖学组副组长;中国胰岛素分泌研究小组副组长;江苏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内分泌代谢病质控中心主任。
人民卫生出版社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教材《内科学》(第8版)编委;人民卫生出版社高等学校成人教育专升本《内科学》(第4版)主编;《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1型糖尿病免疫治疗和胰岛移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共5项,“”前期研究计划1项,发表SCI文章60余篇。
(来源:《国际糖尿病》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糖尿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糖尿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