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积德头条丨世界糖尿病日提高自我预防意识

11月14日是世界预防糖尿病日,糖尿病已经成为世界上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第三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我国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糖尿病的发生越来越趋向年轻化,糖尿病的防治应贯彻“早发现、早治疗、早达标、早受益”的原则。年世界糖尿病日主题:护士与糖尿病,落实全面预防控制糖尿病。

“三多一少”知多少?中医如何看待糖尿病

中医怎样解释糖尿病“三多一少”的症状?在中医看来糖尿病属于消渴病,累及人体的胃、脾、肾,这三个器官出现了障碍就会出现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大家应警惕“三多一少”症状,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

中医认为,消渴有上、中、下三消之分。上消属肺,主要表现为口渴多?中消属胃,表现为多食善饥;下消属肾,以多尿为主。因此,糖尿病便具有了“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

01多食

“肥者令人内热”,内热可以理解为身体里面很热,身体里面一热,就会伤胃,等于胃的外围热了,导致消化加快。

比如说烧一锅饭,如果火很旺,很容易被烧焦。在人体内的表现,胃里面的东西很容易被消化掉,它是“内热”导致的。相反,如果下面火一点没有,那么饭肯定是生的,在人体叫完谷不化,完全没有消化。这是阳虚的表现,刚好跟“内热”相反。

02多饮

口渴才会多饮。口渴是因为阴虚,如果有胃热,津液更容易被消耗,口渴就会越重,好比汤锅里的水,火势越旺,水液被蒸发得越多,在体内表现的就是水分越少。

这跟热天人容易口渴的道理是一样的。脾是升津的,脾不能升津,不能上输津液到口中,也会导致口渴,就像输送泵一样,压力不够就不能把水送到高楼上,楼上的人就没水喝;脾能产生气血津液,原本要不断补充人体津液,它的功能降低了,津液产生少了,身体出现阴虚,导致多饮。

03多尿

水液代谢,脾是主力之一,它主运化水湿,脾阳不足,运化无力,不能把我们吃下去的水谷转化成精微物质,也就是气血津液,反而导致水湿停蓄,往前阴走得多就是多尿,往后阴走得多了,就是泄泻,当然这也跟肾有密切关系,因为肾主二便,脾肾阳虚,肾失其合,过度的开,出现多尿,就像水闸不能关闭一样,水就会无度地流失。

04体重下降

脾是后天之本,是产生气血的地方,脾出现问题,不能把食物转化成气、血、津、精、液,这些都是充养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缺乏必然出现形体消瘦,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说自己吃得很多,就是胖不起来,因为脾不能把吃进去的东西转化成有用的物质。

比如热体的人消耗了气血,中医里讲“壮火食气”;再比如过多的排泄,大便一天数次且不成形,都可能导致形体消瘦。

糖尿病常见的类型01气阴两虚型

这一类型往往形体消瘦,脸色苍白,舌质比较淡,这是气虚。还有就是阴虚,口渴多饮,他自己觉得热,这个热从里往外发散,舌质发红,或者手足心热,这种气阴两虚型在临床上最常见,病人来的时候我们问有什么症状?他就会说常常觉得自己很累,没力气,虽然用了降糖的药来治疗,血糖控制正常了,但是他仍然觉得累。

02阴虚胃热型

阴虚胃热,症状是口气热臭,哈出来的口气很臭,去口腔科也看了,说牙齿没有问题,但有口臭。还有一个可能常伴有牙龈出血。这个讲跟胃有关,不是跟口腔有关。有人说糖尿病常见有口腔疾病,比如牙龈炎,但在中医里讲,还是跟胃有关系,要清胃热,胃热清了以后,牙龈出血就会消失。

03痰瘀互结型

痰瘀互结型可能常见于糖尿病并发症的病人,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最主要是跟痰有关。

我们能够看到的痰往往都是有形的痰,这里所讲的痰是无形之痰,能够确切看到的比如说舌苔,舌苔看上去偏于白腻的,这跟痰有关。我们说了脾主运化,水湿不能被运化走,留在体内了,就形成了痰湿。

广积德提醒:如何应对糖尿病

糖尿病人如果平时不能控制血糖稳定,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只有控制好血糖,才能延缓病情发展,预防并发症,控制血糖,生活中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有效控制血糖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与血糖控制水平密切相关,控制好血糖能有效地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有效控制血压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威胁更大,糖尿病患者除了严格控制血糖外,还要严格控制血压。

●科学合理膳食

坚持低盐、低蛋白、低胆固醇、低脂肪的饮食原则。

●避免使用可能损伤肾脏的药物

特别要避免使用抗炎镇痛药物和以肾脏排泄为主的各种药物。

●避免阴邪耗损

长期熬夜、情志忧郁、工作压力高、酗酒等因素都会导致阴邪耗损,应该避免。

推广中医文化普及养生知识

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iaigou.net/jbzd/95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