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挑一#对于中国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有一个问题显得格外的突出,那就是餐后血糖控制得总是不好。专家指出,造成中国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国内糖尿病患者多表现为早相胰岛素分泌障碍,也就是胰岛素的储备不足,难以及时降低餐后血糖;第二、就是中国人的主食多以大米、白面等精制碳水化合物为主,这些食物的“升糖速度”快,很容易推高患者的餐后血糖。餐后血糖该降的时候降不下去,再加上精制主食的推波助澜,造成中国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普遍难以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的空腹血糖只会在早餐前的一小段时间有意义,而餐后血糖则影响着一天中绝大部分时间的血糖水平。因此在降糖治疗上,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应该更加重视餐后血糖的管理。研究显示,大多数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都与餐后血糖控制不佳有着密切的关系。要管理好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首先就要了解餐后血糖的控制目标是多少?也就是达到多少才算合格。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管理共识》的建议,餐后血糖的控制目标主要有两个层次:1、常规目标,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相应的糖化血糖蛋白应该小于7.0%;2、严格目标,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相应的糖化血糖蛋白应该小于6.5%;餐后血糖管理的严格目标,适合那些病程较短(5-10年),年龄较小(50岁以下),还未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人群。如果控制得好,就能有效降低这些患者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风险。明确了餐后血糖的控制目标,下一步就是怎么做的问题了:首先,就是饮食控制。适当控制主食的摄入总量,代以“升糖速度”慢的蔬菜和粗杂粮;每餐都要做到定时定量,进餐量也不可忽多忽少,进餐时间不可频繁提前或延迟;血糖波动大的患者,可在不增加一天饮食总量的前提下,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其次,就是增加餐后的运动量。要养成餐后有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的习惯;每次锻炼时也要做到定时定量,不可忽多忽少、忽强忽弱;运动的时间,应该安排在餐后1-2小时开展;切记,用药后的1小时内,不要从事运动量过大的体力活动。最后,就是有规律地用药。尽量减少漏服和少服口服降糖药的情况,特别是不要忘记注射胰岛素;要选择专门针对降低餐后血糖的降糖药,并按照服药规范严格使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