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至亲因糖尿病并发症离世,内分泌医生和

作为一名内分泌科医生,今天怀着极为悲痛而复杂的心情撰写这一篇科普文章,一来为了祭奠2位至亲,同时也给糖尿病患者朋友们一些警示。

我的姨父,糖尿病病程15年

我的姨父,务农,糖尿病病程15年,因并发尿毒症透析半年后离世,享年65岁。

曾因医院眼科一次,诊断为“急性角膜炎”,调理一周左右治愈出院,同期发现肾功能不全,打上了胰岛素。从来没有专为诊治糖尿病而系统住院。

姨父平素吃点降糖药物和注射胰岛素,医院检查和化验身体各项指标。姨父一直觉得“能吃、能喝、能干活”,医院,这种就医理念坚持到去年的某一天。

偶尔回老家看望长辈之日,就是姨父咨询专门诊治糖尿病晚辈的我之时,可是几乎拿不出任何检查资料和数据,叫我显得有些尴尬和无能为力。

只能动员他定期看看医生、做做相关检查之类的,然后确定治疗方案是否合适或需要及时调整。每次答应得好好的,就是一直未见检查结果。

直到有一天接到“外甥崽,你好!现在我感到全身无力、浮肿,吃饭不下,走路不动了,该怎么办?请你把我想想办法好好治治”。

医院化验提示肾功能严重受损,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尿毒症”。仅靠透析维持生命,半年左右之后就听到姨父去世的消息。

我的叔父,糖尿病病程12年

我的叔父,务农,糖尿病病程12年,因并发严重抑郁症近期自寻短见而离世,享年68岁。

平素叔父在当地乡镇卫生院看糖尿病,从未找到糖尿病专科医生进行诊治,更不用说是住院系统调理了。

偶尔逢年过节,我回家看望叔父之时,他向我咨询一些关于糖尿病的情况,聊聊自我感受。

作为侄子的我多次表医院找糖尿病专科医生检查身体状况,确定一个较为合适的综合治疗方案,每次口头答应,“好的,医院住院系统看看!”。

直到前不久的一天听到叔父去世的噩耗,也未等到他老人医院糖尿病专科系统住院调理的那一天。

作为内分泌科医生,有话对糖尿病患者朋友说

1.千万别小觑一个小小的“高血糖”,你若不把它当一回事儿,它真的可以悄悄地、甚至不知不觉地带你去天堂。

2.现如今,论医疗条件和诊疗技术完全可以让糖尿病患者好好的活在世界上至少80岁左右,甚至更高,要对科学有信心,对自己有信心。

3.作为糖尿病患者家属,一定要发挥监督作用,饮食、运动、用药、定期的体检。

4.不要等到自己觉得有症状了,疾病严重了再救治。真的医院,错过了许多最佳治疗时机。

花费不少金钱之外不说,往往疗效极差。医院医生水平如何之差,却几乎没有反省自己为何疾病早期不去发现、不去管理,更谈不上预防了。

5.当一个人身体上出了一些问题或毛病,难免心理上受到一些创伤。有文化的人们当然可以从各类知识中得到慰藉。而缺乏信仰农民伯伯们,又有几位能够受得了躯体和心理的双重打击而获得重生,家人一定要多开导。

亲爱的读者朋友,希望您的生活美好如初,能从我两位至亲身上吸取一点点教训,像身患糖尿病的足球先生纳乔、奥运游泳冠军加里-霍尔那样保持长期健康。

作者:张美彪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单位: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海南省中部区域医疗中心

ThEnd

识别下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iaigou.net/jbjc/95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