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其实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随之而来的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就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很大的一种慢性并发症,在30岁以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中,有64%伴有慢性肾脏病,糖尿病引发的肾脏损害若不早期加以控制,会出现持续性蛋白尿,肾功能不可逆地减退,直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血糖得不到良好的控制,会引起肾脏的损害,属于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肾脏病变病因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为多因素所致,除高血糖外,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等因素也参与其中。
为什么糖尿病会引发肾功能损害?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秦利强表示,因为首先肾脏就是糖尿病危害的靶向器官之一,其次,糖尿病患者长期口服的降糖药中,部分降糖药会加重对肾脏的代谢负担,因肾脏受损导致的药物蓄积可诱发低血糖,加重肾脏残余肾功能的丢失。所以,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血肌酐、尿素氮、肌酐清除率、尿蛋白及肾脏大小,这些都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
蛋白尿是临床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条件,但是糖尿病患者临床上出现蛋白尿,已是糖尿病肾损害较晚期的表现。在糖尿病起病的最初4-10年内,临床上或许没有任何肾脏病的表现,但是肾脏的损害已经开始,并缓慢地进展。这时候测定运动后的蛋白尿,能早期发现肾脏损害。在增加体力负荷的情况下,正常人一般不出现蛋白尿,而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却可出现“生理性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同时,B超、X线摄片检查,可发现肾脏比正常同龄人的稍大。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信号
1.尿中泡沫较多
尿液中泡沫增多暗示着可能有蛋白尿,它的特征是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久久不能消失。
2.尿量有改变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你的尿量与平时发生改变,意味着肾脏功能出现异常,尿量减少,肾脏滤过功能可能下降,尿量增多,可能是肾脏高滤过的征象。
3.容易疲倦、乏力
糖尿病患者在积极控制血糖后,依然容易感觉到劳累、疲乏,就要担心是因为肾病引起的了,由于引发疲乏的原因有很多,此早期症状最容易被忽视。
4.脸色发白或发黄
肾功能受到损害最常导致的就是贫血,若糖尿病患者出现脸色发白或发黄的现象,就要当心了,此外贫血的发展非常缓慢,患者要多加留意。
5.腿肚抽筋
患糖尿病时间较长的人,如果出现腿抽筋或缺钙症状时,很可能是肾脏已经受到损害了。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检查尿常规及肾功能,以防止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6.血压突然升高
糖尿病患者在原有的基础上突然出现高血压或血压较以前难控制时,要警惕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肾脏受损后不能正常排水排钠,体内出现水和钠的滞留。另外肾脏受损后还会分泌一些升高血压的物质。
7.水肿
这是一个容易察觉的症状,主要是因为肾脏在排掉多余水分的同时,也排掉了很多不应该丢失的蛋白质造成的。早期仅在踝部和眼脸部水肿,休息或补充蛋白质后消失,若发展到持续性或全身性水肿,则表明已经病情非常严重了。
8.视物模糊
由于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都属于小血管的并发症,因此两者有较强的相关性,大部分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都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因此,若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警惕糖尿病肾病的可能。如果出现视物模糊的症状,应及早就诊眼科,行眼底镜检查。
糖尿病患者如何保护好肾
既然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肾功能损害,那有没有什么办法提前做好预防或保护措施呢?专家表示,首先:一定要控制好血糖、血压和血脂,三者数值要达标。第二:降糖尽量选择不通过肾脏排泄的降糖药或用胰岛素。第三:养成低盐、低糖、低脂、高纤维素的“三低一高”饮食习惯,少喝浓汤、适当限制豆制品、海鲜及含钾高的蔬菜、水果的摄入。
科室简介
肾内科(含血液透析室)于年开始血液透析治疗,于年单独成科。肾内科(含血液透析室)有良好的医护队伍,技术精湛,经验丰富。
血液透析不仅可以提供急慢性肾衰的肾脏替代治疗,并能为非肾病患者提供重要的支持疗法,为急危重症及难治性患者提供新的有效的治疗手段,治疗涉及临床多种疾病,如:钠水潴留所致的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水中毒、酒精中毒、各种药物中毒、多脏器衰竭、重症胰腺炎、皮肤病、高血压、急性重型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疾病。
目前科室能够独立完成血液透析右侧颈内静脉、股静脉临时置管、右侧颈内静脉半永久导管置管术以及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科室配备了西门子便携式彩超,利用彩超进行B超引导下置管、动静脉内漏穿刺等,大大降低了置管风险,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从而保护了透析患者的透析通路。
现科室除开展常规透析外,还开展了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低温透析、可调钠透析、单纯超滤、无肝素透析、序贯超滤透析及床旁血液净化(CRRT)等血液净化新技术。
肾内科(含血液透析室)目前拥有血液透析机、血液透析滤过机、连续性血液透析机、双级反渗水制水机、便携式彩超台。科室年完成血液透析余例次,血液透析余例次,血液灌流例次,CRRT余例次。
专家介绍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