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阅读原文”我们一起进步
加强糖尿病日常意识患者一经诊断就应接受糖尿病教育、学习糖尿病知识。
在心理上,要正确对待糖尿病,不要恐惧,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根据医生制定的专业的、个体化的饮食和运动指导,使用合适的药物控制血糖处于正常范围
与此同时,还需注意自我检测血糖,医院复査,评估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在治疗刚开始,至少每三个月复查一次,达到治疗目标、血糖控制稳定者可每六个月复查一次
院长刘云秋毕业于齐齐哈尔医学院,擅长脑梗塞后遗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慢性病等治疗,从医四十多年,哈医大心内科病房进修多次,有一定的临床经验。
家庭护理
患者应严格按照方案服药,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做好自我监测,医院复查家属要做好监督、提醒、照顾患者的任务,有特殊情况发生时,积极联系医生
主治医师●马志平
MAZHIPING
马大夫为我院优秀的青年医师代表,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工作,擅长心脑血管、糖尿病、老年多发病症、儿童常见病,并且对各种外科小手术都非常得心应手。
日常生活管理:
饮食
合理均衡分配各种营养物质,恢复并维持理想体重
运动
运动治疗对于伴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建议每周min的中等强度运动。
日常病情监测:
血糖自我监测的频率
血糖控制差的病人或病情轻危重者应每天按照治疗需要监测血糖,直刭病情稳定,血糖得到控制当病情稳定或已达血糖控制目标时可适当减少监测的次数。
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应按照胰岛素治疗方案对血糖监测的要求临测血糖。仅使用口服降糖药和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一般不需要常规监测血糖。
血糖监测时间
餐前血糖监测:血糖水平很高者和晚餐前或睡前注射胰岛素者。
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空腹血糖控制良好,但糖化血红蛋白仍未达标者,需要了解是否有餐后高血糖者。睡前血糖监测:晚餐前注射胰岛素者。夜间血糖监测:怀疑有夜间低血糖者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监测血糖。剧烈运动前宜测血糖。
特殊注意事项:
注意糖尿病重点人群
年龄在45岁以上者
肥胖者,尤其是中心型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有高血脂的患者;
有高血压和(或)心脑血管疾病者。
糖尿病妇女受孕必须做到有计划,并全程监护。
不适合运动治疗人群
自身胰岛素严重分泌不足的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极不稳定的脆性糖尿病患者;
收缩压大于mmHg的患者;血糖过高,大于14mmol/L患者;
严重心脏病患者脑供血不足患者;肾脏病并发症患者;急性感染的糖尿病患者。
注意并发症
低血糖: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常见于老年、肾功能减退以及有严重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和反复发生医院就医。
可能的诱因和对策
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谨慎的调整剂?;
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应相应减少药物剂量,有可能误餐时提前做好准备;
运动量增加:运动前应増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
酒精摄入,尤其是空腹饮酒:酒精能直接导致低血糖,应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降糖药使用不正确。
预防:各级政府、卫生部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糖尿病的防治、教育和保健计划。
需在一般人群中宣传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和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在重点高危人群中开展糖尿病筛查,提倡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一般人群通过倡导合理膳食、经常运动来预防肥胖,对糖尿病前期的病人通过饮食和运动来减少糖尿病风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