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爸妈不幸患这五种病,下一代也会受到遗传
老话说“身体发肤,受指父母”,我们身体的所有部位,包括头发都是父母给的。
当然,这种“给予”在生理上包含了很大的遗传性,如肤色,身高,智利,颜值等小到分子级别,大到身体的组织器官。
哪些常见疾病具有很强的遗传性呢?我们一起来看看!高血糖血糖高作为慢性代谢病,主要是因为胰岛素絮乱所致,看似是患者本身的问题,但是,这种病却又遗传性。如果父母患有糖尿病,那子女患糖尿病的几率将是普通人的15~20倍,尤其是2型糖尿病,遗传性更强。如果家长有糖尿病,那要注意控制孩子体重,合理膳食,少吃高糖食品,必要时需要带孩子做好体检。每个人对糖尿病的认知不同,有人担心糖尿病遗传,而不敢与其结婚生子,加上父母的阻挠,使一部分糖尿病青年,不能与心爱的人走到一起,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有情人,不要因糖尿病而扼杀本属于你的美好爱情。糖尿病遗传的概率有多大糖尿病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这是不争的事实。让我们看一组数据,不同的糖尿病类型,男方患糖尿病,还是女方患糖尿病,还是双方均为糖尿病,遗传的几率不同。
1、男方患有1型糖尿病,且在青少年时期确诊,遗传给孩子的几率是1/17。2、如果女方患有1型糖尿病,25岁之前生育,遗传给孩子的几率是1/25,如果是25岁之后生育,遗传给孩子的几率是1/。3、如果男方和女方均有1型糖尿病,遗传给孩子的几率为1/4。4、2型糖尿病患者兄弟姐妹发生糖尿病概率是38%,其子女发生糖尿病的概率是1/3。5、同卵双生子发生2型糖尿病的一致概率为90%~%,而发生1型糖尿病的一致性为50%。6、双亲中有1人患2型糖尿病,其子女患病风险为5%~10%,双方均为2型糖尿病,子女中5%有可能患糖尿病。可见,夫妻双方都有糖尿病,其后代发生糖尿病的机率会更高。
糖尿病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糖尿病患者的后代未必一定会得糖尿病,但患病风险确实要比非糖尿病患者的后代大一些。(数据与现实会有差异,仅供参考)
子女如何预防糖尿病虽然糖尿病有遗传易感性,但遗传还是有限的、可控的。身为糖尿病患者的父母,只要根据医生的指导,在日常生活中,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多加注意,完全可以避免或减轻糖尿病的危害。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为了他们的健康,做好我们能做的即可。
预防1型糖尿病:防治儿童病毒感染,给予母乳喂养,避免婴儿过早接触牛奶,可大大减少1型糖尿病的发生几率。
预防2型糖尿病:糖尿病高危人群,这里主要指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必须控制肥胖,有规律的轻度或中度体力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不吸烟,合理饮食,控制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饮食多样化,这样可以大大减少2型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生育应注意什么首先,不多生,因为每一次怀孕和分娩都会给糖尿病女性带来巨大的精神和身体上的负担,有一定风险。
其次,迟生不如早生,晚育的风险更
第三,要在血糖控制满意之时怀孕,计划妊娠,最好是有了怀孕的打算就改用胰岛素控制糖尿病。
妊娠期间严密观察病清,是可以分娩一个健康宝宝的。
糖友择偶观为减少下一代患糖尿病的风险,建议糖尿病患者最好选择无糖尿病家族史的非糖尿病患者作为配偶。
糖友婚姻观糖尿病患者在准备结婚之前,应将自己的病情完全告知对方,使对方能够在心理上接受,并在生活给予支持,这样的婚姻才会幸福,走得长远。
高血压高血压作为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大家都默认为血压高和年龄有关。其实,血压高除了与年龄、饮食,精神,药物等有关系外,与遗传也有密切的联系。据数据现实,如果父母双方均患血压高,则子女患高血压的几率为46%,若父母一方患有高血压,那子女发病率为28%,若父母血压均属正常,那子女患高血压的几率为3%。血压、血糖、血脂“三高”都属于代谢病,这些代谢病无疑和饮食有关,但是基因遗传也会影响。所以家庭中父母患有高血压,一定警惕孩子的饮食和生活。哮喘哮喘是支气管呼吸科常见疾病,此病有遗传性。若父母都患有哮喘,那子女患哮喘的几率较高,25%~30%哮喘患者的一二级亲属有哮喘史。哮喘患者常从小发病,并且反复发作,所以父母要定期给孩子做好检查,控制病情。高度近视高度近视有遗传性。医学数据显示,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的人,孩子患有高度近视的几率为40%左右,若其中一方为高度近视,则孩子遗传的几率为20%。但如父母都是低度近视,则遗传的概率小很多。癌症虽说癌症是多种因素的共同结果,但是遗传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之一。癌症存在遗传性,但凡继承了父辈的急性缺陷,那后台患癌的可能就会大大增加。美国癌症协会称:5%~10%的癌症与遗传基因有关。所以,癌症也不外乎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如果家族中有长辈患有癌症,晚辈除了注意生活习惯,还要做好定期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遗传是与生俱来的,谁都没用办法操控,一旦携带缺陷基因,我们便无能为力。但是也不用过于担心,话说回来,很多疾病,生活环境的影响大于遗传。倘若我们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保证睡眠,适当运动,很多具有遗传性的疾病也会离我们远去。不管是糖尿病的家庭遗传,还是非遗传,现在糖尿病的发病率是越来越高,那么,怎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呢?
预防糖尿病,
健康生活方式须先行
吃
预防糖尿病并不是要刻意少吃些什么或多吃些什么,最关键的还是要平衡膳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给出了科学建议: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靠不吃主食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并不可取,最关键的还是保持适宜的体重和食物多样性。建议大家减少外出就餐的次数,尽量能够在家吃饭,并摄入多种多样的食物。
动
“少吃不动”不是平衡,这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议每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至少30分钟,每周累积分钟以上。快步走是最简单最优良的身体活动,老少皆宜,建议每天快走步,可以提供多种保健益处。为了养成持之以恒的运动习惯,全家人可以一起行动,互相鼓励。
行为了更好地达到吃动两平衡,让运动成为我们的习惯,应该把身体活动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比如采取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出行开车、坐车和久坐等。增加走路、骑自行车、登楼梯的机会。在办公室也要避免久坐不动,半个小时应该起来活动一下,在家尽量减少电视、手机和其他屏幕时间。
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