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怎么样 https://m.39.net/pf/a_9364877.html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11.9%,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35.2%,其中2型糖尿病是主要类型,50岁以上成年人患病率更高。
因此自身管理、饮食调整对控制血糖尤为重要。本文则给大家带来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
该指南是卫健委发布的最新食养标准,它根据糖尿病的疾病特点和分型,给出了8大食养原则和建议,并在附录中详细列举了各类食物的GI,供大家参考和选择。
糖尿病食养:8项原则和建议
一、食物多样,养成和建立合理膳食习惯
膳食管理和治疗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核心,应做到食物多样、主食定量、蔬果奶豆丰富、少油、少盐、少糖,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保证每日能量适宜和营养素摄入充足。
二、能量适宜,控制超重肥胖和预防消瘦
糖尿病患者能量需求水平因人因血糖调节而异,应咨询营养指导人员来帮助确定全天的能量摄入量和运动量,制定个性化的膳食管理、血糖和体重控制方案。
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重保持体重在理想范围,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生发展风险。
推荐糖尿病患者膳食能量的宏量营养素占总能量比分别为:蛋白质15%~20%、碳水化合物45%~60%、脂肪20%~35%。
三、主食定量,优选全谷物和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
主食多富含碳水化合物,是影响餐后血糖水平的核心因素。糖尿病患者应该学习选择主食类食物和计量。主食定量,不宜过多,多选全谷物和低GI食物;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等低GI食物,应占主食的1/3以上。
四、积极运动,改善体质和胰岛素敏感性
糖尿病患者可在餐后运动,每周至少5天,每次30~45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要占50%以上,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中等强度运动包括快走、骑车、乒乓球、羽毛球、慢跑、游泳等。如无禁忌,最好一周2次抗阻运动,如哑铃、俯卧撑、器械类运动等,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运动前后要加强血糖监测,避免低血糖。
五、清淡饮食,限制饮酒,预防和延缓并发症
所有人都应该清淡饮食,控制油、盐、糖用量,包括糖尿病前期和所有糖尿病患者。培养清淡口味,每日烹调油使用量宜控制在25g以内,少吃动物脂肪,适当控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预防血脂异常。
食盐用量每日不宜超过5g。同时,注意限制酱油、鸡精、味精、咸菜、咸肉、酱菜等含盐量较高的调味品和食物的使用。足量饮用白水,也可适量饮用淡茶或咖啡,不喝含糖饮料。
六、食养有道,合理选择应用食药物质
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的理论。按照中医辨证论治原则,阴虚热盛证采用具有养清热作用的食药物质,如桑叶、决明子、莲子等;气阴两虚证采用具有益气养阴作用的食药物质,如桑椹、枸杞子、葛根等;阴阳两虚证可选用山药、茯苓、肉桂等。把日常膳食和传统中医养生食谱相结合。
七、规律进餐,合理加餐,促进餐后血糖稳定
规律进餐指一日三餐及加餐的时间相对固定,定时定量进餐,可避免过度饥饿引起的饱食中枢反应迟钝而导致的进食过量。不暴饮暴食,不随意进食零食、饮料,不过多聚餐,减少餐次。
是否需要加餐、什么时间加餐,以及选择何种零食,应根据患者具体血糖波动的特点来决定。对于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注射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1型糖尿病患者,应进行血糖监测,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餐,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对于消瘦的糖尿病患者以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也可适当安排加餐或零食,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增加能量摄
入,增加体重。
八、自我管理,定期营养咨询,提高血糖控制能力
有效管理和控制血糖平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糖尿病患者需要切实重视、学习糖尿病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包括膳食调理、规律运动、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胰岛素注射技术,以及低血糖预防和处理等。
同时也者应将营养配餐、合理烹饪、运动管理和血糖监测作为基本技能。了解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和GI值,学习食物交换份的使用,把自我行为管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成人糖尿病患者的食物选择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是一项反映食物生理学效应的参数,用于衡量人体进食一定量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后,所引起的2小时内血糖变化大小。下图是各类食物的GI数据
(1)各类食物GI分类表
(2)谷、薯类食物等量交换表(90kcal)
(3)蔬菜类等量交换表(90kcal)
(4)水果类等量交换表(90kcal)
(5)肉类等量交换表(90kcal)
(6)坚果类等量交换表(90kcal)
(7)大豆、乳及其制品等量交换表(90kcal)
(8)调味料类的盐含量等量交换表(mg钠或5g盐)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年版)[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