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结束,
的第一个工作日来啦!
冷空气又要来啦!
周五将迎来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
俗话说,“三九四九冰上走”,
大幅降温、小雨雪都给山东安排上了!
气温预报图里
冷空气降温的踪迹已经显露无疑
那么问题来了——
节后的冷空气厉害吗?
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
对此进行了解答——
未来一周将有两股冷空气影响我国:4-6日弱冷空气、6-8日较强冷空气。
4-6日弱冷空气
这股主要影响北方大部地区,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江淮等地气温将先后下降2~6℃,局地降温8℃左右;而且由于影响偏西偏北,西北地区气温变化相对明显。
6-8日较强冷空气
两波冷空气可以说是无缝对接!6日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将自北向南出现6~8℃降温,局地降温10℃以上。由于时值二九三九交替时段,基础气温更低。所以寒冷的感觉跟年末寒潮差不多。
具体来看,7日,北方地区气温将再度大面积创新低,8日南方开始降温,像是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华南等地的气温也将陆续刷新今冬气温新低。
气象分析师张娟表示,这波冷空气主力路径略偏东,所以东北、华北、华东一带地区影响将更为明显!
●那么又会下雪吗?
此次过程,北方降雪依然稀少,6日东北有零散降雪,华北黄淮降雪概率较小。
临沂气象台今日凌晨发布
最新天气预报
↓↓↓
今天白天到夜间
局部地区有小雨雪
6日最低气温-14℃
今天白天到夜间,多云间阴,局部地区有小雨雪,偏北风2~3级逐渐增强到3~4级阵风5~6级,气温8~-3℃;
5日白天到夜间,晴间多云,偏北风短时南风3~4级,气温2~-8℃;
6日白天到夜间,晴到少云,西南风3级转西北风3~4级阵风5~6级,气温2~-14℃。
另外,
“三九”天的身体也会
随着气温的降低有所变化
该注意啥呢?
一起来看!
“三九”天身体注意事项
俗语有:数九寒天,冷在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期。在冻哭人的“三九天”,疾病也最爱在此时扎堆,尤其是心血管病人,一不小心就容易引起血管崩溃。
三九天,心血管病人最危险!
三九天,尽管太阳光热稍有增加,但入不敷出,便出现全年最低温度。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发现,室外温度每降低1摄氏度,人体收缩压约升高0.19毫米汞柱,舒张压约升高0.12毫米汞柱。这样会增加心脏负荷,而且冷暖不定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在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冬季心血管患者死亡人数比夏天高41%。另有数据表明,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我国老年人发病率及死亡率比全年平均数高出4倍之多。
一个动作,血管可能瞬间崩溃!
1清晨猛地起床
上午6~10时,人的心血管壁在这个时间段最脆弱,70%~80%的心血管病猝发都在此时。刚醒时,血压会快速上升。如果起床太快太猛,有可能造成血压突然升高,导致心血管病急性发作。
建议:
起床时一定要遵循“”原则:醒来后睁眼在床上躺2分钟;起身后在床上坐2分钟;然后坐在床边等1分钟;最后再站起来下地活动。
2清晨冷水洗脸
冬季如果直接用自来水洗脸刷牙,对血管会有刺激,血管会突然收缩,一分钟内血压就会开始升高,很容易导致心绞痛发作。
建议:
用40~50℃的温水洗脸、刷牙,以减轻对血管的刺激。晚上睡觉前要用60℃左右的热水泡泡脚这样可以促进足部血管血液循环,也有助于睡眠质量。
3猛然回头
冬季气温较低,特别是遇到大风降温天气,寒冷会刺激人体血管收缩,猛然回头扭动颈部,会使颈动脉血液产生涡流,造成大脑供血不足或颈动脉硬化斑块脱落,堵塞脑血管造成急性脑中风。
建议:
避免颈部受寒引发血管收缩和颈部肌肉痉挛,一定要戴围巾或穿高领衫,尤其不要让脖颈暴露在外。
4热洗澡水浇头
气温低时,温热的洗澡水突然从头而至,身体会“措手不及”,引起头部及全身皮肤血管骤然扩张,大量血液集中在皮肤表面,导致心、脑等重要脏器急剧缺血,头晕、胸闷甚至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会随之找上门来。
建议:
洗澡前先用热水冲冲脚,待脚部暖和后再慢慢往身上淋水,让身体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此外,饱食后不要立马洗澡,要间隔半小时。
5喜欢用力排便
排便不畅是不少人的烦恼,用力排便会增加腹内压力,增加氧的消耗,使心率加快,心血量增加和每分钟心搏出血量增多,给心脏增加负担。特别是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人,排便时太急,屏气用力,容易导致血压骤然升高,诱发脑溢血。
建议:
心脑血管病患者一定不要跟排便“较劲”,排不出来不要勉强。在上厕所之前,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老年人,应该带上硝酸甘油,以备不时之需。上厕所时不要插门,一旦出现问题家属可及时发现。清早起床后,最好喝一杯温热的开水,可以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
6大风天外出不护头
人体热量大部分从头颈部散发,颈部受寒可能引发血管收缩和颈部肌肉痉挛。对于本身就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基础性疾病或曾发生过脑梗塞的老人,出门更危险。
建议:
天气寒冷,超过65岁的老人外出时可以戴个帽子和围脖,薄后因个人体质而异。
7起床马上开窗户
许多老人起床后马上出门或者开窗,这一小小的举动却有可能成为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致命因素。冬季早晨室外温度低,室内外温差大,刚从暖和的被窝离开就立即面对冷空气。寒冷可引导起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加重心脏负荷。
建议:
可以在起床前就将空调温度开到26℃左右,等房间暖和后,再起床。或者是先裹着被子或披着衣服在床上坐一会儿,待适应了室内温度后再起床。起床后,待身体活动开了,再开窗换气。
8睡前喝酒暖身
冬季人们爱喝点小酒来取暖。然而,饱餐、酗酒、激动也是猝死三联征。这三种因素都能独自增加心脏负担,如果合并存在,其合力作用更可怕。
建议:
可以泡泡脚暖身,或者喝杯温水或者温牛奶,可以助眠安神。
9起夜太猛
晚上水喝多了,或有尿频、尿急症状,凌晨常会被憋醒。晚上突然下地去厕所,膀胱迅速排空,加上受到外界的寒冷刺激,极易诱发低血压,引起大脑短暂性供血不足,导致排尿性晕厥。
建议:
即便尿憋,也要慢慢起身,在床边坐上几分钟,穿着暖和,再慢慢走向厕所。
10吃饭狼吞虎咽
人在吃饭时,心脏的工作状态会发生变化,如心跳加快8%~10%,心脏射出的血量增加,舒张压(低压)降低,大约持续30~分钟。对于有基础心脏病(如冠心病)的人群,则可能会有心慌、不适等感觉,甚至可能出现心绞痛等症状。
建议:
对于吃饭过快导致的心慌等症状,可以停止进食,坐下休息,观察症状变化,通常过一会儿能逐渐好转。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医院诊治。
来源|临沂气象台大众日报
原标题:《冷空气“冲业绩”!雪又安排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