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宋先生今年29岁,2年前被确诊为糖尿病,而且父亲已经确诊很多年,两个姑姑也是糖尿病,听说以前爷爷也有糖尿病,难道这个病一定会遗传给下一代吗?
糖尿病,真的会遗传吗?
▌美国布朗大学生物医学博士
桑博士介绍: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糖尿病的确是具有遗传倾向的疾病,如果直系亲属(父母、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患有2型糖尿病,那么患病风险最高可能会达到没有家族史的人的2.34倍。
而当家里患有糖尿病的直系亲属达到2个的时候,这一风险可以直接飙升至4倍。2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较1型糖尿病更为显著。
不过糖尿病的发病不仅仅与遗传因素相关,和生活饮食习惯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即使是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通过一些方式避免下一代患糖尿病。
有家族糖尿病史,一定会传给下一代吗?
我们无法改变基因遗传,但我们可以避免把错误的生活、饮食方式“遗传”给下一代。
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遗传因素更多是基于环境因素触发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产生对胰岛的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反应,使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逐渐破坏,最终导致1型糖尿病的发生。
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的遗传,更容易遗传肥胖、对胰岛素不敏感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基因给下一代。
往往2型糖尿病患者的子代亲属,即使没有糖尿病,胰岛功能也较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要差,此时如果加上环境因素诱导,患上2型糖尿病的几率也会增加。
糖尿病遗传倾向其实是可以控的
有研究表明,对于1型糖友的后代来说,优先给宝宝进行母乳喂养,早期不要喂牛奶,尽量在宝宝6个月以后才添加辅食,可以显著降低1型糖尿病的患病几率;
而对于2型糖友来说,从小给孩子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垃圾食品,高糖高脂食品,以及限制孩子食用细加工的淀粉类食品,比如土豆、精白面等。并且要从小养成锻炼的习惯,多一些户外运动增强免疫来预防糖尿病。
对于10岁以后的孩子来说,可适当做一些体检,做到提前预防。
大众如何预防糖尿病?
据大庆研究所的研究发现:
1、只要增加蔬菜摄入量、减少酒精和单糖的摄入量/
2、超重或肥胖患者(体质量指数>25kg/m2)减轻体重、增加日常活动量,每天进行至少20min的中等强度活动。
3、减少饮料、甜点等甜食的摄入
以这样的生活方式干预6年,可使以后14年的2型糖尿病累计发生风险下降43%。
注:中国的大庆研究是全世界第一个证明用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预防糖尿病的研究所,在世界上权威的糖尿病会议中,都有大庆研究所的身影。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自身努力去控制的疾病,希望糖友们调整好心态,控糖饮食、勤测血糖,向积极的一面看,血糖控制稳定,与正常人生活是一样的,只是饮食、生活方式更健康而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