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白癜风研究所 http://pf.39.net/bdfyy/zjdy/150907/4692533.html
人体长期存在高血糖可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目前,糖尿病不可治愈,为了减缓病情,预防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管理与病情监测尤其重要。
日常生活管理1、饮食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方法,各类糖尿病患者都应该坚持科学合理的饮食,即平衡饮食,而并非简单地控制进食量,因此建议以平衡饮食替代饮食控制概念。饮食治疗的原则就是合理均衡分配各种营养物质,恢复并维持理想体重。
(1)总热量
总热量的需要量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力活动量、病情等综合因素来确定。首先要算出每个人的标准体重,可参照下述公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或标准体重(kg)=[身高(cm)-]×0.9;女性的标准体重应再减去2kg。也可根据年龄、性别、身高查表获得。算出标准体重后再依据每个人日常体力活动情况来估算出每千克标准体重热量需要量。
根据标准体重计算出每日所需要热卡量后,还要根据病人的其他情况作相应调整。
儿童、青春期、哺乳期、营养不良、消瘦以及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应酌情增加总热量。
肥胖者要严格限制总热量和脂肪含量,给予低热量饮食,每天总热量不超过千卡,一般以每月降低0.5~1.0kg为宜,待接近标准体重时,再按前述方法计算每天总热量。另外,年龄大者较年龄小者需要热量少,成年女子比男子所需热量要少一些。
(2)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每克产热4千卡,是热量的主要来源,现认为碳水化合物应占饮食总热量的55%~65%,可用下面公式计算:
根据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可进主食(米或面)~g,可作如下初步估计,休息者每天主食~g,轻度体力劳动者~g,中度体力劳动者~g,重体力劳动者g以上。
(3)蛋白质
蛋白质每克产热量4千卡。占总热量的12%~15%。蛋白质的需要量在成人每千克体重约1g。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营养不良,消瘦,有消耗性疾病者宜增加至每千克体重1.5~2.0g。糖尿病肾病者应减少蛋白质摄入量,每千克体重0.8g,若已有肾功能不全,应摄入高质量蛋白质,摄入量应进一步减至每千克体重0.6g。
(4)脂肪
脂肪的能量较高,每克产热量9千卡。约占总热量25%,一般不超过30%,每日每千克体重0.8~1g。动物脂肪主要含饱和脂肪酸,植物油中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糖尿病患者易患动脉粥样硬化,应以植物油为主,更有利于控制血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2、运动
有氧代谢运动治疗对于伴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①可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②调节糖代谢、降低血脂;③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压;④改善凝血功能,降低心血管危险;⑤促进心理健康、改善睡眠,提高机体适应性。
有氧代谢运动特点:强度低、有节奏、不中断和持续时间较长。
糖尿病患者运动注意事项:
(1)合适的运动量
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可以用运动后心率来衡量。
中等运动量:实际运动后心率(靶心率)=-年龄(岁)
合适的运动量:达到靶心率后持续20~30分钟。运动后精力充沛,不易疲劳,心率在运动后十分钟内恢复至安静时心率数。
心率指数=运动后心率÷运动前心率。
达到有氧代谢运动量:心率指数为1.3~1.5
建议:每周至少达到有氧代谢运动3~5次,累计时间分钟。
(2)运动时间选择
推荐餐后30分钟~1小时后运动为宜。
(3)运动方法
简单易行的运动易于坚持。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太极拳、体操(健身操)、羽毛(乒乓)球、游泳等。
步行:走平路速度在80~米/分比较适宜,每天走0米,如果体力不能耐受或时间不充许,可以走10分钟休息5分钟再走,或者稍放慢速度,不急于求成,应该循序渐进。
慢跑:速度米/分较合适,可自10分钟开始,逐步延长至30~40分钟,也可以跑步和走路交替进行,可穿插必要的间歇时间。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共同决定了运动量,两者可协调配合。
骑自行车:可用功率自行车在室内锻炼,运动强度为~千克/米·分。也可在室外,但应注意安全,最好在晨间或运动场内进行,速度以8~15千米/小时为宜。
跳绳:美国健康学家研究证实,如果能够保证每日早晚各跳绳10分钟,糖尿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跳绳可以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跳绳不仅可以预防糖尿病,也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缓和病情。
游泳: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还能增强全身的综合素质,适用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一般认为2型糖尿病肥胖者,血糖中度升高,血糖在11.1-16.7mmol/L以下者和1型糖尿病稳定期患者均适合进行游泳运动。
每次游泳后,脉搏达到每分钟~次为大运动量;脉搏为每分钟90~次为中运动量;脉搏变化不大,其增加次数在10次以内,则为小运动量。
游泳消耗的能量比走路大2~9倍,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游泳时,要注意运动量不要太大,以防引起低血糖。为了避免发生低血糖,可在运动前后监测血糖。如果运动后血糖低于6.0mmol/L,可在运动前吃20克左右的糖类。
糖尿病患者去游泳时,一定要随身携带糖尿病卡片和糖块或者饼干,这样即使发生低血糖反应,也能及时得到救治。
游泳后马上擦干身上的水,以免受凉,并做放松活动或缓慢的四肢运动,这样有助于消除疲劳。
其他运动参考以上运动量。
日常病情监测1、血糖自我监测的频率
(1)血糖控制差的病人或病情轻危重者应每天按照治疗需要监测血糖,直到病情稳定,血糖得到控制。
(2)当病情稳定或已达血糖控制目标时可适当减少监测的次数。
(3)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应按照胰岛素治疗方案对血糖监测的要求监测血糖。
(4)仅使用口服降糖药和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一般不需要常规监测血糖。
2、血糖监测时间
(1)餐前血糖监测:血糖水平很高者和晚餐前或睡前注射胰岛素者。
(2)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空腹血糖控制良好,但糖化血红蛋白仍未达标者,需要了解是否有餐后高血糖者。
(3)睡前血糖监测:晚餐前注射胰岛素者。
(4)夜间血糖监测:怀疑有夜间低血糖者。
(5)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监测血糖。
(6)剧烈运动前宜测血糖。
特殊注意事项1、注意糖尿病重点人群
(1)年龄在45岁以上者;
(2)肥胖者,尤其是中心型肥胖者;
(3)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4)有高血脂的患者;
(5)有高血压和(或)心脑血管疾病者。
(6)糖尿病妇女受孕必须做到有计划,并全程监护。
2、不适合运动治疗人群
(1)自身胰岛素严重分泌不足的1型糖尿病患者;
(2)血糖极不稳定的脆性糖尿病患者;
(3)收缩压大于mmHg的患者;
(4)血糖过高,大于14mmol/L患者;
(5)严重心脏病患者;
(6)脑供血不足患者;
(7)肾脏病并发症患者;
(8)急性感染的糖尿病患者。
3、注意并发症
低血糖: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常见于老年、肾功能减退以及有严重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和反复发生低血糖者应及时就医。
可能的诱因和对策:
(1)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谨慎的调整剂量;
(2)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应相应减少药物剂量,有可能误餐时提前做好准备;
(3)运动量增加:运动前应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
(4)酒精摄入,尤其是空腹饮酒:酒精能直接导致低血糖,应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5)降糖药使用不正确。
总结: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治疗,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日常生活管理与病情监测对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