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白癜风的研究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content_660872.html
临床上血糖监测的方法主要包括:自我血糖监测、连续监测6-14天的动态血糖监测、反映2-3周平均血糖水平的糖化血清白蛋白和反映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
临床中充分证明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次数的增加,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获得良好的改善,自我血糖监测的次数越多,餐后血糖的控制越好,并且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越显著。
患者自测手指毛细血管的血糖虽然快速、简便、易行,可血糖测不对,全白费!那么,测手指血糖到底需要注意什么呢?如何选择一台合适的血糖仪一、精准性首先要考虑仪器的精准性,如测试结果不准确就会产生误导,甚至出现延误病情的悲剧。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血糖仪其精准度已基本符合要求,但血糖仪使用一段时间后,精准度可能会降低,因此要定期对血糖仪进行校准和保养,所以患者可考虑选择当地有售后服务中心的血糖仪品牌,方便日后对血糖仪进行校准及保修。二、简便性选择操作简便且测试时间快为优先,只需稍加培训患者就可自行使用。三、带记忆储存功能尽可能选择带有记忆功能的仪器,以便查询以往的血糖情况,或者患者也可将自己每次测量后的血糖数值记录在册,复诊时可提供给看诊医生。四、价格合理血糖仪属于一次性消费,重要的是考虑长期使用后血糖试纸的费用,市场上各类血糖仪试纸价格不等,医院内分泌科门诊也提供血糖试纸,建医院的血糖试纸型号购买对应的血糖仪,享受当地的医保报销政策。做好血糖仪的使用及保养一、保存要求1、大多数血糖仪适宜保存的温度是0-40℃,湿度20%-80%。太冷、太热和过高的湿度均可影响其测量的准确性。2、血糖试纸的存放环境温度为不高于30℃,避免热和阳光直射,不需要冷藏。3、操作前,应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后再取出血糖试纸,以防试纸暴露时间过长影响监测准确性。试纸取出后应立即盖紧瓶盖,防止灰尘吸附或受潮。二、使用要求及保养
1、检查血糖试纸的代码号与血糖仪的代码型号是否相匹配2、取用试纸时注意手指不要捏住测试区,试纸均需在有效期内使用。(部分品牌试纸有开瓶后使用期限,详见说明书,建议开瓶后注明开瓶日期)3、血糖仪使用一段时间后,如果测试时显示屏上出现“低电量”字样或符号,应及时更换新电池。4、血糖仪要保持洁净,防止血液的粘着,可使用棉签或软布蘸清水对测试区(试纸支撑区)进行清洁,但不要使用酒精或有机溶剂,也不要用手指随意触摸,以免使反应膜酶反应区受损,从而影响检测结果。三、定期校准定期到指定地点对血糖仪进行校准,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对血糖仪进行校准:1、第一次使用新购买的血糖仪;
2、每次使用新的批号试纸时;
3、若怀疑血糖仪或试纸条出现问题时;
4、当测试结果未能反应出您感觉的身体状况时(例如感觉到有低血糖症状,而测得的血糖结果却偏高);
5、血糖仪摔跌后。
测血糖的几个关键点一、采血前的准备
1、清洁双手,保持手部温暖,末梢血液循环良好,这样才能保证采血时出血量充足;也可使用酒精消毒采血部位,避免使用碘伏等其他消毒剂。
2、采血部位同侧的手臂自然下垂片刻,然后按摩采血部位,确保一次性采血成功,有的人采血过浅,于是重复挤压手指,会使大量的组织液混入血液中,使血样稀释从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二、采血部位的选择
1、选择指腹两侧,避免直扎指尖:指尖的神经末梢丰富,特别敏感,比手指其他部位痛感更强,而手指侧面活动接触少,神经分布较少,疼痛感轻,对日常生活影响较轻。
2、经常更换手指采血:采取轮流更换或方便好记的方法轮换采血,尽量不要在已经感到疼痛的手指上重复采血。
3、可以换用的其他部位:手掌大、小鱼际肌神经分布较少,采血过程中疼痛感比手指尖低,且血糖的准确性也比较好,必要时可以考虑换用这些部位测血糖(注意:不是所有的血糖仪都适用于检查这些部位,注意仔细查看血糖仪和血糖试纸的说明书)。
三、选择适当的采血深度
目前家庭最常用的是使用采血笔扎手指,一般的采血笔设置了5个不同的深度档位,随着数字越大,深度越深,一般来说也就更容易引起疼痛。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手指皮肤的厚度进行选择。一般轻体力劳动或退休人员采血深度为2~3;重体力劳动、或手指皮肤异常增厚者可以适当增加深度。
四、采血针不可重复使用
了解采血针的正确使用方法,每次应该使用新的采血针。采血针用的次数多了,会变钝,导致疼痛加重。
五、保持良好的心态
测血糖时产生的疼痛有时候不仅仅是来源于测血糖本身,患者紧张或焦虑的心理也可能加重这种疼痛,适度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减轻心理负担,这样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还可以通过内分泌及神经免疫调节系统等途径影响血糖,达到控制血糖改善病情的目的。
培养规范的自我血糖监测(SMBG)的方法,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关键所在。SMBG作为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中的一部分,可使糖尿病患者了解自身当前的血糖水平,激发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参与糖尿病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小编团队介绍)编辑:荆亭审核:段艳丽、蔡玲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