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患者:
不知从何时起,糖友张先生的双足开始出现麻木,间或一阵阵刺痛,有时感觉就像蚂蚁在上面爬。从外表上看,皮肤没有一点异样。
糖友胡先生,不管你用什么刺激,冷的、热的、针扎、刀划,人家愣是一点感觉没有。
糖友李女士老是莫名其妙地出汗,出汗部位主要在上半身,下半身几乎无汗。
这三位患者的表现虽然不同,但都是患了同一个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治,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食欲、睡眠等),还会显著增加糖尿病足坏疽、无痛性心梗以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风险。
一般说来,糖友患病时间越长,血糖控制越差,出现神经病变的风险越高。据统计,糖尿病病程为5年、10年、20年者,神经病变的患病率分别达30%~40%、60%~70%和90%。
糖尿病神经病变可累及全身各部位的神经,包括中枢神经、周围神经、自主神经。中枢神经病变相对少见,而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非常多见。由于受损的神经类型不同以及病变程度不同,因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哪些临床表现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双侧肢端麻木感、针刺感、蚁行感、烧灼感;
有的患者表现为感觉减退,四肢好像戴手套、袜套,对冷、热、触、扎等刺激不敏感,甚至发生心梗时也感觉不到疼痛(无痛性心梗),极易被漏诊而延误救治;
还有的表现为感觉过敏,甚至睡觉时被子的压力都会觉得疼痛难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往往具有双侧对称、下肢比上肢重、远端比近端重、夜间比白天重的特点。
2.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心血管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静息状态下心动过速,并且心率相对固定,不随运动而变化。
体位性低血压:是指患者由平卧位变为站立位时,收缩压下降超过20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超过10毫米汞柱。这是患者自主神经受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常常发生在起床或蹲厕起身时。
胃肠道症状:由于自主神经受累导致胃排空延迟,患者会出现恶心、腹胀、早饱等症状,称之为糖尿病性胃轻瘫。有的患者表现为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
出汗异常:患者吃饭或喝水时头面部或上半身大量出汗,而下半身不出汗,尤其是足部无汗,故常导致足部皮肤干裂及溃疡的发生。
泌尿系统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排尿无力、尿不尽及尿潴留,少数人可出现尿失禁,临床称之为神经源性膀胱。
性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男性性欲减退和勃起功能障碍。
无症状性低血糖:一般情况下,当患者发生低血糖时,都会出现心慌、手抖、出冷汗、头晕、眼花、饥饿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提醒患者及时补充糖分。当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累及交感神经时,不会出现低血糖的预警信号,患者往往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严重的低血糖昏迷。
如果您存在上述症状,一定要做糖尿病神经病变方面的检查。
早期发现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方法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早期,由于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故往往难以察觉。
随着病情的发展,才会陆续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如手足麻木、疼痛、感觉迟钝、体位性低血压、静息心动过速等,此时病情往往已不是早期。
因此,对糖尿病神经病变进行早期筛查非常必要。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有可能避免出现严重疼痛甚至截肢等后果。
临床上,对于症状典型的患者,通过其症状主诉,结合患者多年的糖尿病病史,就可以大致作出临床判断。对那些尚未出现明显症状的早期神经病变患者,则必须通过体检和一些特殊检查才能发现并确诊。
检查项目包括:
痛觉检查
温度觉检查
触觉检查
振动觉检查
位置觉检查
立卧位血压测试
双足跟腱反射检测
筛查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频率1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5年之后,应进行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筛查;
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之初,即应进行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筛查,并且之后至少每年都要筛查1次。
筛查结果异常的患者,在排除其他病变(如颈腰椎病变、脑梗、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的情况下,便可确诊为糖尿病神经病变。
医院,还可进一步做神经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神经电位等),这类患者往往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动作电位波幅降低,这也是目前筛查早期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主要手段。
建议糖尿病患者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合理使用降糖药物,使血糖长期保持平稳,是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最重要措施。在此基础上,可以针对不同的发病机制,选择相应的药物。
作者: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
精品推荐
许樟荣(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医院
糖尿病基础知识问
医院
如何驾驭胰岛素,达到最佳控糖效果
《糖尿病之友》杂志社
破解餐后高血糖,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糖尿病之友》杂志社
糖尿病一周专用食谱
王建华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