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在心脏病的重症监护病房中,大概3/4都是高血糖,其中有一半人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结果有人突发脑中风和心肌梗塞,一查都和糖尿病有关。”许樟荣告诉记者,糖尿病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尿、喝水多、吃得多、体重减少。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就意味着可防可治的机会已渐渐消失,直接进入到严重的并发症阶段。而在糖尿病的隐性患者里,年轻人占的比例也日趋上升。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9.7%,仅北京30岁以下人群患病率就达1.3%。
糖尿病之所以成为“漏网之鱼”,是因为其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血糖高于正常值,但又达不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所以被忽视。一般来说,餐后两小时血糖值介于7.8和11.1毫摩尔/升之间就已经属于糖尿病前期患者。如果不及时干预,大约2/3的人会发展成糖尿病。杨文英还列出了一组数据:我国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升高比例比欧美人高,达到80%以上。这是因为我们常规体检只查空腹血糖,许多单纯餐后血糖升高的人就会蒙混过关,使我国糖尿病漏诊率高达50%。
糖尿病早期症状隐匿,要想早发现,就得从高危人群入手。纪立农指出,年龄超过45岁,之前查出过血糖异常;超重和肥胖的人,尤其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5厘米;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代谢异常,如血脂异常、血压偏高的人;得过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以及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肥胖女性和生过8斤以上巨大儿的女性,都应尽早筛查是否是糖尿病患者。另外,如果你有饮食不健康、缺乏运动、吸烟、酗酒、久坐等不良习惯,也得警惕糖尿病盯上你。(资源:网络作者:生命时报)
阻断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意味着什么?
糖尿病前期,顾名思义,就是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高于正常状态,但不足以诊断为糖尿病。这是安全健康的范围和血糖血糖太高之间的灰色区域,我们知道,灰色区域可能导致一定的并发症,例如如心脏、神经损伤。糖尿病前期的诊断你可能不知道,如果你有糖尿病前期,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任何症状。因此,定期检查对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如果你有下列危险因素:·超重-体质指数(BMI)高于25,尤其是腹型肥胖(胖在肚子)。·不进行体力活动。·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年龄-年龄大,风险上升。·妊娠期糖尿病-在怀孕期间糖尿病会引起你的风险。·其他健康问题-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好的”)胆固醇低,也与风险增加有关。那么你如何知道有糖尿病前期,甚至2型糖尿病呢?进行血糖测定。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包括两种情况:(1)空腹血糖受损:IFG,意思是指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但又不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诊断标准如下:指空腹血糖在6.1~6.9毫摩尔/升(~毫克/分升)之间,当然餐后2小时血糖也必须没到糖尿病诊断标准。(2)糖耐量受损:IGT,这些人在作糖耐量试验时,空腹和服糖后两小时都没达到糖尿病诊断指标,但服糖后两小时血糖在7.8~11.0毫摩尔/升(~毫克/分升)之间。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等于或者大于7.0毫摩尔/升(毫克/分升),餐后或糖耐量试验服糖后2小时血糖等于或者大于11.1毫摩尔/升(毫克/分升)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这些测试中的任何一项都需要重复,确认诊断。你现在有糖尿病前期?发现有糖尿病前期,你可能会感到可怕。但研究表明,糖尿病前期可停止发展为2型糖尿病。事实上,“生活方式的干预,如减肥、健康饮食、保持运动,可以降低你患糖尿病风险达60%。这是相当可喜的。但是你怎么做这些呢?运动。运动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因素之一。你不需要跑马拉松,或是健身房。你应该争取的是,每周都要做分钟的适度的体育活动。可以分解成每天30分钟的活动,每周五天。每天不必一次做30分钟,一次尝试做10分钟的活动,一天三次。请牢记“1-3-5-7”四个数字:即每天至少运动1次;每日运动不少于30分钟;每周确保运动5天;运动时的适宜心率为-年龄。糖尿病患者应以中、轻度的有氧运动为宜,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45分钟之内。减肥一点。5%和10%之间的体重减少,可以帮助预防糖尿病。减肥并不容易,但5%和10%之间的体重减少更可行。吃的讲究。你不需要饿自己或遵循一个不切实际的饮食。相反,减少一部分,可以使用一个较小的盘子,吃更多的蔬菜,喝更多的水。请教营养师是有帮助的,你可以制定一个饮食计划。追踪,保持。开始追踪你的食物摄入量,体力活动和体重。降低糖尿病风险60%,最好的方法是保持正在做的努力。你可以用老式的笔和纸来追踪。也可以创建一个电子表格或使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最重要的是,你要持之以恒。糖尿病前期不是糖尿病,不应该恐慌。但糖尿病的帽子就悬在他们的头顶之上,随时可能掉下来。此时如加以注意,大多数人可以不进展为糖尿病,所以说这是不得糖尿病的最后关口。据调查,我国目前糖尿病前期者高达1.5亿人。所以,糖尿病前期者应该是我们预防糖尿病的重中之重。(资源:网络作者:医院教授、北京市糖防办主任杨金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