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人的身边都会有那么几个糖尿病患者,他们或许是我们的亲人,或许是我们的同事、朋友,年龄从几岁到几十岁不等。
?
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得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人们离糖尿病越来越近?
如果你们身边有下属几类人
就要提醒他们多多地关心自己的血糖
肥胖者
肥胖与糖尿病关系密切,同属于代谢性疾病,有共同的发病基础。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与肥胖呈正相关,肥胖的病程越长,程度越重,患糖尿病的危险就越高,尤其是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更大。
肥胖造成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容易造成胰岛素过多地分泌,胰岛素过多分泌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胰岛细胞最后会不堪重负而发生功能衰竭,引发糖尿病。
家族史
糖尿病病人的家属,特别是近亲,罹患此病的机会比一般人高出5倍以上。单亲患2型糖尿病者,其子女患病机会为20%-30%;双亲患病者,子女机会为60%-70%。
中老年人
人到中年生活工作压力加大,精神紧张,而生活条件改善,摄取热量较多,运动量减少,热量消耗降低。另外,人到中年以后各种脏器渐渐老化,细胞功能逐渐衰退等,使得这部分人容易患糖尿病。
高血压和血脂异常者
糖尿病常常是一手牵着高血,一手拉着血脂异常来影响人体,它们已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同时又是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因为这些疾病都有胰岛素抵抗,同属于代谢综合征。
吸烟者
吸烟可以使多个器官受损,特别是心血管系统。而糖尿病病人吸烟对已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人来说那是雪上加霜,有害无益。
缺乏运动者
运动除了消耗热量、减轻肥胖外,还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缺乏运动者是糖尿病瞄准的一个对象。
生活缺乏规律、爱熬夜者
一个生活不规律的人得任何病的概率都大于生活规律的人,糖尿病也不例外。
怀孕者
(1)年龄超过30岁的高龄孕妇。
(2)肥胖,妊娠前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或者妊娠后盲目增加营养,进食过多,活动过少,体重增加太多的孕妇。(3)直系亲属中已出现过妊娠糖尿病病人的孕妇。
(4)以往妊娠时曾出现妊娠糖尿病的孕妇。
(5)生育过巨大胎儿(体重大于8斤)的孕妇。
为什么许多人对自己已患糖尿病而无察觉?
这是由于2型糖尿病初发期症状不太明显,而病人对糖尿病知识又匮乏所致。
即使已发现或已被确诊的糖尿病病人由于不重视、或不懂得治疗方法,仍有60%的病人病情控制状况较差或很差,30%的病人进入到了严重的并发症阶段。
其实许多人可以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思考,因为糖尿病病人多少有点“三多一少”的症状:
“不知为什么?近来小便特别多,尤其夜间常常要小便。”
“常常口干,特别想喝水,夜里躺在床上还熬不住要喝水。”
“吃得也特别多,可是仍然感到饥饿难奈。”
“吃得特别多,体重反而还降低了,并且感到体力不如从前了。”
这些都是糖尿病人首次就诊时说得最多的。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糖尿病?
!
控制体重
大多数患有2型糖尿病的人都是肥胖症患者,糖尿病前期,患者一般会有更多的腹部脂肪或内脏脂肪。过量的内脏脂肪会引起炎症和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减轻体重可以帮助人们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而锻炼加上富含蛋白质和纤维的饮食,并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这些都有利于减肥。
!
控制饮食
糖尿病比较青睐经常吃高热量以及高脂肪含量的人群,因此想要预防糖尿病,必须要控制饮食。可以多吃含纤维素比较高的食物,多吃蔬菜以及水果,不要总吃一些肉类,要做到荤素合理搭配。
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防止任何疾病都是很重要的,毕竟,病从口入,管住好自己的嘴,就可以堵住那些可防可控的疾病。
!
戒烟
除癌症外,吸烟的另一个主要健康危害是糖尿病,研究表明吸烟或接触二手烟有可能有2型糖尿病有关,因此及时的戒烟,避免过多接触二手烟,对预防糖尿病也有很大的帮助。
!
适量运动
二型糖尿病有一个常见的因素就是胰岛素抵抗,所谓胰岛素抵抗也就是身体内的胰岛素不敏感,血糖升高之后没有反应,胰岛素没有办法利用起来。运动可以帮助改善提升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运动对于二型糖尿病可以起到有效的预防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强度不需要太大,每天坚持运动半个小时,运动方式最好多元化,可以选择散步、慢跑以及游泳等等。
温馨提示: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除了控制饮食作息外,药更是不能停!
1型糖尿病患者应随时准备专门的保温器皿携带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要按时服用口服降糖药,不可以随意更改药量。
消渴丸,中西合剂,源于经典名方“消渴方”与“玉泉散”,加降糖化药科学组方而成。该药为“国家基本药物”和国家医保品种(甲类),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多项殊荣,研究成果被国际权威杂志《PLOSONE》收载发表,是中医药国际化的重要成果之一。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