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应如何预防且听中外权威专家精彩对

EASD

葡萄牙·里斯本

编者按

就糖尿病管理而言,“防患未然”比“亡羊补牢”更有意义。目前全球已开展了很多糖尿病预防临床研究,包括大庆研究、糖尿病预防计划(DPP)研究及DPP结局(DPPOS)研究等。在第53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会(EASD)召开之际,《国际糖尿病》邀请大庆研究主要研究者——中医院李光伟教授,与DPP研究参与者——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MarinellaTemprosa教授展开精彩对话,两位专家围绕糖尿病预防中的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相关话题各抒己见;另外,李光伟教授对即将开展的中国糖尿病预防研究——ChinaDPP研究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解析。

——中医院李光伟教授对话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MarinellaTemprosa教授

糖尿病预防重于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起重要作用

MarinellaTemprosa教授: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达4.15亿,为医疗系统、社会、糖尿病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极大的成本负担。鉴于糖尿病发展需数十年时间,因此,我们有很好的机会来预防它。大庆预防研究、DPP研究和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FDPP)等为预防2型糖尿病提供了非常好的证据,以遏制糖尿病发病的增长趋势。

李光伟教授:大庆研究结果发现,为期6年的积极生活方式干预使研究期间糖尿病发生率降低50%。试验结束后,生活方式干预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的作用仍长达14年之久。20年数据显示,生活方式干预不仅能够预防糖尿病,还能使其微血管疾病——需激光治疗或接近失明的严重视网膜疾病发生风险降低47%(图1)。23年随访发现,糖尿病预防可降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其中,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41%(图2)。今年发布的30年随访结果具有同样趋势,显示出包括心肌梗死和卒中在内的心血管死亡率降低33%。

后续开展的DPP研究、DPS研究、FDPP研究以及印度和日本开展的相关研究也证实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生活方式干预可能是高危人群的首选干预措施。但大庆研究为期6年干预期间,干预组仍有56%的受试者进展为糖尿病,这些人包括血糖较高或肥胖者,这些患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

图1.大庆研究:预防糖尿病可使微血管疾病发生率下降47%

图2.大庆研究:预防糖尿病可使23年间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下降41%

生活方式干预为主,

必要时可用药物治疗

李光伟教授:我们有很多糖耐量受损(IGT)患者的相关证据,但空腹血糖受损(IFG)数据却非常少。有限的数据提示,IFG人群的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可能与IGT人群不同。我与其他专家探讨糖尿病预防时曾提及该问题,他们认为需要开展临床试验来验证生活方式干预能否在IFG人群中同样发挥很好的作用。

MarinellaTemprosa教授:DPP研究是目前有关2型糖尿病预防为期最长且规模最大的研究。结果显示,平均3年生活方式干预可使糖尿病发生风险降低31%,平均15年间糖尿病发生风险降低18%。目前拥有最强证据的药物是二甲双胍。全球15个指南大多建议或推荐二甲双胍作为二线选择,生活方式干预应作为首选。

二甲双胍用于糖尿病预防

的疗效和安全性

MarinellaTemprosa教授:从DPP研究15年随访结果来看,二甲双胍的副作用尤其胃肠道副作用非常小,未见乳酸酸中毒发生。我们曾发表文章总结过,从长期来看,二甲双胍是非常安全的。唯一担心的是二甲双胍对维生素B12缺乏风险的影响。

李光伟教授:糖尿病医生非常熟悉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优异效果。某些患者单用二甲双胍治疗即可实现长期缓解。就糖尿病治疗而言,大多数中国医生喜欢应用二甲双胍作为一线治疗。在中国,二甲双胍尚未获批用于糖尿病预防。但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已经有很好的糖尿病预防数据。DPPOS研究显示,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干预均可降低IGT人群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近期发现其还可减少冠状动脉钙化。这提示,二甲双胍不仅可预防糖尿病,还可降低糖尿病相关心血管疾病风险,具有心血管获益。

二甲双胍改善全球

糖尿病预防,前景可期

MarinellaTemprosa教授:DPP研究提供了很强的证据,但全球人群存在较大的异质性。需要在全球开展真实世界转化研究,来确定西太平洋地区、南亚及中东等地区不同遗传背景或不同环境的人群采用二甲双胍预防糖尿病能否同样获益。

李光伟教授:DPPOS研究数据明确显示,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糖尿病预防效果(图3)。所以,二甲双胍未来有望在中国获批用于2型糖尿病预防。

图3.DPP/DPPOS研究中二甲双胍可显著降低糖尿病的累积发病率

ChinaDPP研究有望推动

二甲双胍在中国用于预防糖尿病

李光伟教授:正在进行的由默克公司赞助的ChinaDPP研究(CDPP),是一项大规模、长期的糖尿病预防研究。入选例患者,为期两年。一组进行标准生活方式干预,另一组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受试者入选标准包括肥胖、年龄≥35岁,其中半数患者可能有高血压。该研究旨在确定二甲双胍是否有效预防糖尿病、降低血压、减重。我们既往的初步研究发现,二甲双胍mgtid用于有高胰岛素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幅度可达到和ACEI相当的水平。所以,若选择合适人群应该会看到二甲双胍的降压作用(图4)。

图4.CDPP研究设计

CDPP研究使用的二甲双胍剂量是mgbid,比1mg大。受试人群BMI约为26kg/m2(美国DPP研究中约为31kg/m2),对胰岛素抵抗相对较轻的中国人群,大剂量二甲双胍很可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研究开展两年之后,我们将获得关于糖尿病、体重减轻以及血压变化几个终点事件的情况,还可能探讨关于β细胞功能、尿钠排泄的情况。若CDPP能够获得阳性结果,将使大家认识到一个安全的抗糖尿病药物,能为糖尿病预防甚至心血管疾病长期预后带来益处。根据二甲双胍价格及中国目前的经济情况,将更有信心说服权威机构批准二甲双胍预防糖尿病的适应证。

相关阅读

☉EASD

糖尿病防治策略之大咖观点:从生活方式干预到合理药物治疗

☉再议降糖治疗的心血管获益

(来源:《国际糖尿病》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糖尿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糖尿病》”

赞赏

长按







































北京医院皮肤科治疗白癜风
黑龙江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iaigou.net/jbzl/8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