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糖尿病(DM),属于其他类型DM,临床上少见,约占1%。临床表现既有相似2型DM之处,更有类似1型DM之点。
病因学上,其属于单基因突变,是由于线粒体DNA第位点腺嘌呤突变成鸟嘌呤所致。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特别是葡萄糖剌激下分泌的启动,赖于线粒体供应三磷酸腺苷(细胞内提供能量的分子,ATP),而线粒体基因变异,最终引起β细胞内氧化磷酸化障碍,缺乏ATP供应,胰岛素分泌不能启动。据文献,携带这种基因突变的个体,即便是尚未出现DM(正常糖耐量或糖耐量减低),体内胰岛素分泌已经异常。
这种线粒体基因突变,还可以导致各种临床综合征,如多种肌病病症,如Kearns-Sayre综合征,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合并红纤维粗细不一的肌痉挛性癫痫,线粒体肌病、脑病、乳酸酸中毒、卒中样发作(这组病症又叫MELAS综合征)。这些综合征可以伴有或不伴糖尿病。
从法国54名病人的资料来看,线粒体DM个体具有一些特征性临床表现,发病早,常在30岁之前;极少肥胖,体质指数偏低;DM发病时并非依赖胰岛素治疗,但约50%病人在病后第10年时已进展至胰岛素依赖治疗,易误诊1型或2型DM,但胰岛自身抗体阴性;肌病,包括心肌病变,神经精神方面异常,在这些个体中均较普遍;并且一种特异性视网膜病变,黄斑形式的萎缩(macular-patterndystrophy),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更普遍;所有病人均有神经感觉性听力下降或耳聋,主要对声音的高频段。线粒体DM呈现母系遗传规律,因合并耳聋,也叫母系遗传合并耳聋的DM综合征,英文简称MIDD(maternallyinheriteddiabetesandneurosensorydeafness)。
在较年轻的已诊断2型DM,或自身抗体阴性的所谓1型DM中,如果伴有听力异常,或其它的肌病等表现,应仔细其家族史,可借助基因分析,注意线粒体DM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