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白癜风能治好 http://m.39.net/pf/a_7143439.html
每10个中国成年人
就有1个糖尿病人
而且糖尿病就像一个魔盒
有多种并发症
可能导致失明、足部残疾、肾衰竭等严重后果
怎样预防糖尿病呢?
从改变我们的日常习惯和早筛查开始
怎样预防糖尿病呢?本期专家
李光伟:中医院内分泌与心血管病中心主任。
记住下面这几个数字,远离糖尿病不是梦:
什么是“”?
李光伟教授团队正在进行的一个生活方式干预研究——“”研究,一种更加容易记住的生活方式干预方法:
“5”
每天要运动半小时,一周要运动五天
要坚持锻炼、科学安排。让人少吃饭多运动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太厉害的生活干预,反而让人坚持不下来,所以说,我们建议可以用不同强度的生活方式干预。运动强度要是比较大,比如跳绳游泳,做半小时就够了;运动强度比较轻,比如说骑车、散步,可以多做一些时间,视身体情况而定,愿意选哪种都行。
“0”
不喝甜味饮料
日常的含糖饮料可增高28%的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宣称不含糖但含有人工甜味剂的饮料,增高糖尿病风险29%,同样身上贴着“健康”标签的%果汁,增加糖尿病风险10%。
“0”
吃晚饭以后就不再吃东西
通常情况下,晚餐时间要安排在睡眠时间至少三个小时前,因为在这时候我们的胃里面的食物已经被消化的差不多了,不会对我们的睡眠质量产生影响。在这期间,不要再进食并有时间做一点活动,也会降低糖尿病的危险。
“1”
肥胖人群每顿饭要减少一两粮食
让人发胖的是“坏”的碳水化合物食物,主要是指精制的、纤维含量少的糕点、米面,可以配合粗粮或者高膳食纤维的杂豆等一起混合食用,也有利于减少摄入总量。
“1”
每天蔬菜摄入至少要一斤
注意每天蔬菜量要大于荤菜量。如果成人一天蔬菜摄入量难以达到克的话,可以增加花色品种来提高摄入量,如炒三丝、炒三丁、素杂烩等,但也不宜过多。每天蔬果的品种以3-5种为好。
“1”
每周出去吃饭最多一次
外卖或饭店为了增加色香味,通常饭菜的油盐会比家常菜多很多。即使没有条件天天在家吃饭,也要注意油盐的摄入。
“”
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直接导致了与糖脂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迅猛增加。
糖尿病相关的合并症,如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和肿瘤已成为国内人群主要的致死和致残原因。记住“”,多运动、科学吃,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是阻击糖尿病最重要的手段。
早筛糖尿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超过1亿,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9%,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5.7%。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被称为甜蜜的杀手,因此,及早发现血糖问题刻不容缓!
一、血糖与胰岛素的明来暗往
我们每餐吃的食物经过消化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糖,也就是血浆中的葡萄糖含量。血糖在胰岛细胞的指挥下,安分守己,秩序井然的为人体这部机器提供“能源”,保证正常开动。当血糖过多,胰岛细胞便派出胰岛素这个小能手,将过多的血糖打包储存到肝脏、肌肉中,以备不时之需,从而达到降血糖的作用。当长期大量的热量摄入,运动不足,胰岛素人手紧缺或者积劳成疾、有心无力,血糖便不能及时贮存,在血液中拈花惹草,胡作非为,损伤血管、心脏、肾脏、眼睛等器官,人体这部机器就故障了。二、什么时候开始检查血糖呢?多久查一次呢?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中推荐: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宜从10岁开始,成年人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宜及早开始筛查。首次筛查结果正常者,宜每3年至少重复筛查1次。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有哪些?1、家族中有糖尿病病史者;2、体重超重或者肥胖者;3、年龄大于40岁以上者;4、有高血压、高血脂和心脑血管疾病病史者;5、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史或者有妊娠糖尿病的病史,以及既往分娩过巨大儿者;6、静坐式的生活方式,长期不从事体力劳动者;7、长期使用特殊药物如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三、血糖检测达什么标准就是糖尿病呢?
1、正常血糖:空腹血糖大于等于3.9毫摩尔/每升,小于6.1毫摩尔/每升,且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毫摩尔/每升;
2、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大于等于6.1毫摩尔/每升,小于7.0毫摩尔/每升,且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毫摩尔/每升;
3、糖耐量异常(IGT):空腹血糖小于7.0毫摩尔/每升,且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7.8毫摩尔/每升,小于11.1毫摩尔/每升;
4、糖尿病: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毫摩尔;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毫摩尔;或糖尿病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口渴)加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毫摩尔。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
其中,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属于糖尿病前期,而糖尿病的诊断不能通过一次检查就确诊,需要再测一次予以证实。
通过上述检查方法,早期筛查糖尿病,通过控制饮食、注意运动、健康教育、血糖监测,药物干预,控制糖尿病,防止并发症;早期识别糖尿病前期人群,通过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干预,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定期复查,延缓发展为糖尿病的速度,甚至逆转血糖问题。科学筛查第一步,身体健康一大步!已患病的朋友记得遵医嘱。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发给关心的人看看~
放到朋友圈,大家都会感谢你的无私分享!
来源:医院(侯佳宜)、西安交大二附院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