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像一面镜子,
微笑是面对生活最好的样子,
请记得,
让这个世界灿烂的不是阳光,
而是你的微笑。
自我监测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它贯穿了糖尿病治疗与疗效评价的全过程。可以说,测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一项“日常任务”。但是,广大糖友,您是否真的掌握了正确监测手指血糖的方法了呢?一定要避免下面这9种测血糖时容易犯的错误,才能获得准确的测试结果哦。
错误1未购买合适的血糖仪虽然血糖仪及其测试用品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患者也应当从正规途径购买高品质的血糖仪和配套用品,而不要让低劣的产品影响血糖结果。
对于需要通勤或经常出差的年轻患者来说,适宜选购能放进包里、小巧便携的血糖仪;对于已退休的年长患者来说,或许更适合购买屏幕较大、读数显示较大甚至可以读数的血糖仪。
错误2血糖仪一直在用,但从没校对过仪器的准确性为糖友们监测血糖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因此需要定期检查血糖仪功能是否正常,出现以下情况需要糖友们校准:
◆第一次使用新的血糖仪时;
◆每次使用新的一瓶试纸条时;
◆当怀疑血糖仪或试纸条出现问题时;
◆血糖仪摔跌后。
测试前应校对、调整血糖仪显示的代码与试纸条包装盒上的代码一致。
错误3血糖仪时间和日期设置错误在血糖仪上设置正确的时间和日期,有助于患者进行前后不同日期和不同时间节点血糖的比对。当然,有些患者习惯把血糖值手动记录下来,或者有些血糖仪可以自动记录在远程监测的软件中,可能血糖仪上的时间和日期对这些患者来说就不那么重要了。当然,最好还是设置正确,以免日后想要核对某些血糖测量数据时无法获取正确信息。
错误4在错误的时间测血糖比如早晨测空腹血糖时空腹时间太短(如零点之后仍进餐)或空腹时间太久(从前天下午就没有进餐);或在饭后不久立即测血糖当做餐后血糖;或计算时间不是从进食第一口算起,而是从用餐结束开始算,2个小时后测血糖当做餐后血糖等等,都会使血糖测量结果不准确,不能反映实际的血糖水平。
同时,养成规律、定时监测血糖的习惯更加重要,例如可以设置闹钟来提醒自己按时测血糖。
错误5没消毒或消毒方法不正确自测血糖相当于在试纸条上进行一项小型血生化实验,任何“污染”都可能干扰结果,所以采集末梢血液前,应选择正确的消毒液,使用干净的医用棉签蘸取75%的医用酒精或者75%的医用酒精棉球,以要扎针采血的点为中心,旋转消毒,待干后方可测血糖。不建议使用碘伏棉签或棉球消毒,碘伏、碘酒中的碘可以与血糖试纸中的酶发生反应,从而影响血糖值的准确性。
错误6用力挤手指寒冷天气双手冰凉,采血针穿刺后不容易出血,用力挤压会导致组织液混入血液,稀释血液,引起测量值降低,建议使用温水清洁双手,并保证手指彻底干透,可增加手部血液循环,同时可按摩手指2到3次或手臂自然下垂10~15秒,使血管充盈,有利于采血。
错误7采血选取指腹部位测指端毛细血管血糖应首选无名指、中指或食指的末端两侧采血,不建议采用指腹部位,指腹部位脂肪垫较多且感觉神经分布比较多,采血量少以及疼痛感较大。采血时手心向下,采血手指在下,其余手指上翘,点刺处应处于手指最低点,可采集到足够的血液。长期监测血糖的糖友可轮流在不同的手指不同的部位采血,可保护手指。
错误8监测频率不正确胰岛素治疗开始阶段,每天至少自我监测血糖4次,达到治疗目标后可以每天2~4次;血糖控制差或病情危重时,每天监测4~7次血糖,直至病情稳定,达到血糖控制目标时,可每周监测1~2天。糖友们一周选择2天测空腹、三餐后及睡前指血糖。
错误9试纸放冰箱保存血糖试纸要求在干燥、10℃~30℃避光干燥环境中放置。切记勿放置于卫生间、厨房、冰箱等易受潮或阳光直射的地方;取出试纸时应尽量避免触摸试纸条的测试区和滴血区;注意使用期限,一般瓶装试纸打开后,有效期限3个月;可能的话,尽量选购有独立包装的血糖试纸。试纸的保存可牢记八字要领:干燥、阴凉、避光、密封。
文章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糖尿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