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糖尿病,大家也许会觉得离自己很远。但事实上,近年来糖尿病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年18~49岁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是13.2%,而年同人群的患病率已达17.5%。可不能用「我还年轻才不会得这种老年病」类似的借口来安慰自己了。此外,糖尿病总体患病率为11.2%,即10个人中有1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5.2%,即10个人中有3个人属于糖尿病前期。可见糖尿病的患病几率有多高,说不定,你也是被糖尿病选中的「幸运儿」。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经被糖尿病「盯」上了,这些关键点得先弄清楚。糖尿病偏爱这6类人糖尿病很复杂,致病因素也很多,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还没有研究得十分透彻。但是,以下这6类人,是各国医学专家都同意的,可能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1.有家人患糖尿病的人糖尿病确实有遗传倾向。如果某人的直系亲属(父、母、亲兄弟姐妹)患有1型糖尿病,那么这个人一生中患上1型糖尿病的概率将大大提高。也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得了2型糖尿病,其中遗传因素的作用可能占了一半以上。而且,除了遗传之外,同样重要的是家人、夫妻之间,很可能互相影响,传递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糖尿病在家庭中频繁发生。2.肥胖的人过胖、特别是腰腹肥胖,是产生胰岛素抵抗,导致糖尿病的一大危险因素。这里所说的肥胖,特指体重指数BMI大于24。有研究标明,在肥胖人群中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比健康人群明显要高,超过80%的2型糖尿病都与肥胖有关,轻、中、重度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者的2倍、5倍和10倍。3.不爱运动的人比如开车多、步行少,长时间坐着,都会增加患病的风险。已经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在平常不运动的人群中更加普遍。而且,因为现在的人变得越来越不爱运动,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4.饮食不健康的人爱吃高能量、高糖、高脂、低膳食纤维的食物,以及偏爱各种加工食品,都可能引起血糖波动、肥胖等问题,继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5.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妊娠前一切正常,怀孕后才出现的糖尿病,称为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糖尿病的孕妇中90%以上是这样的情况。大部分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产后都可以恢复正常,但是未来得糖尿病的几率就会比普通人高出数倍。6.有高血压、多囊卵巢等其它疾病的人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互为风险因素,患上其中一个疾病,另一个的患病风险都会增大。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女性内分泌疾病,常表现为多毛、月经不规律、肥胖、雄性激素水平高等。有这个病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也更高。看到这里,你可能想问:我就是6类人之一,该怎么办?自己的亲人得了糖尿病,怎样避免自己也得病?如果你是上面的6类人之一,现在就可以着手从这些方面开始改变:1.管住嘴,严格管理饮食饮食中的糖包括蔗糖、麦芽糖或者葡萄糖等,它们经过胃肠道吸收后,可以升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所以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中要注意食物是否容易升糖。精米白面要少吃,因为进入到胃肠道后,会被转化成葡萄糖,被肠道吸收后进入血液,变为血糖。过多食用的话,容易让血糖升高。糖友们还可以选择一些杂粮、杂豆、薯类,升糖速度不会那么快。2.迈开腿,配合适当运动规律运动是糖友们每天的必修课,有助于大家更好地控制血糖,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减轻体重,提升幸福感。运动可以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这样体内分泌的胰岛素可以更好地降低血糖。而最佳的运动时机是餐后1小时。运动前记得准备好糖果、饼干等食物,防止运动时出现低血糖症状。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强度也要适中,可以选择快走、太极拳、广场舞等运动。3.控体重,保持正常数值胰岛素是降糖的激素,而体重超标,使得胰岛素变得不敏感,会增加血糖控制的难度。要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避免肥胖的产生,胰岛素的敏感性就会逐渐改善,血糖也会慢慢控制住了。4.定期检查图片来源: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