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回应裸捐56亿港币,周润发还自曝

北京去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10月6日

#周润发回应裸捐56亿港币#

冲上了微博热搜

近日,周润发在韩国釜山电影节记者会上,回应决定死后将身家56亿港币裸捐一事。

他笑说:“不是我要捐,是我老婆决定的,我也不想捐,都是我辛苦赚的钱。”并表示老婆是经纪人,他就是领老婆给的零用钱生活,对详细资金流不清楚,接着又认真地说:“反正人来到世上时什么都没带来,走的时候没带走任何东西也没关系。”

自爆患糖尿病

称自己目前的生活比较节俭

近期有关于周润发身体不舒服的消息传出,引起了国内外影迷的担忧。

周润发回应道:“不是不舒服,是我死了的新闻。这是每一天(都会有的)新闻来的,所以你不需要理会的。因为人活到这个岁数会多找多点自己喜欢的事,对自己身体好的。”他表示,之后会在香港跑人生中第一次半程马拉松,也会在釜山跑一下10公里。

他认为,“人生的第一个60年已经过去,现场第二人生的60年要跑马拉松,我现在不是电影人,是马拉松跑者。”周润发的幽默令全场笑声满溢。

周润发也谈到自己目前的生活比较节俭:“我平时有两碗饭吃就差不多了……有时候糖尿病,吃一餐饭就够了。”

谈及糖尿病

很多人听过,但并不了解

值得警惕的是

很多人即使患有糖尿病

自己并不知道

▼▼▼

超一半糖尿病患者未被确诊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发布的《IDF全球糖尿病地图(第10版)》明确,5.37亿成人(20-79岁)患有糖尿病,每10个人就有1人患糖尿病;5.41亿(10.6%)成人伴有糖耐量受损,3.19亿(6.2%)成人伴有空腹血糖受损;年万成人死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占该年龄段死亡人数的12.2%。

我国是成人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过去的10余年间(至年)糖尿病患者由万例增加至1.4亿例,其中约万例患者尚未被确诊,比例高达51.7%。另外,约有1.7亿成人伴有糖耐量受损,约万成人伴有空腹血糖受损。预测到年,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将达到1.亿例。

今年3月,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院经典临床研究所所长李赛美教授曾在大型系列中医药科普讲座《国医大讲堂》中提醒大家,糖耐量受损和空腹血糖受损统称为糖调节受损,即糖尿病前期,都是糖尿病人群庞大的后备军,需重点干预。长期糖尿病可造成眼、肾脏、心脏和血管等多个系统器官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和衰竭,成为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

认清糖尿病真相,科学防治

01

只测空腹血糖可能漏诊

李赛美解释,糖尿病类型主要有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缺乏胰岛素分泌能力,多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一旦确诊,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且无法预防,而我国90%都是2型糖尿病,可防可治。

有的人偶尔抽次血显示血糖高,就吓坏了,以为自己患上糖尿病。李赛美表示,糖尿病的诊断主要检测两点:

1、空腹血糖,是指至少隔夜禁食8小时后于次日早上空腹抽血所测的血糖值,正常值应不超过6.1mmol/L;

2、餐后2小时血糖,指从开始吃饭计时,2小时后准时抽血所测得的血糖值,其正常值应不超过7.8mmol/L。

糖尿病怎么诊断?如果空腹血糖超过7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就可以确诊糖尿病。只测空腹血糖可能漏诊,高度怀疑最好是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都检查。

根据情况,医生会让病人口服75克葡萄糖做糖耐量试验,或吃克面粉做的馒头(相当于口服75克葡萄糖的检查结果),从而获得较为准确的餐后2小时血糖检查结果。

细心的你可能会发现一个“灰色地带”:如果血糖检测超过正常值但又没达到糖尿病确诊标准,那可以诊断为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受损,“糖尿病前期”是可以实现逆转的最后机会。

02

代谢综合征患者应注意餐后2小时血糖

糖尿病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特征,即中医概念的“三多一少”症状群,古人称之为消渴病。“临床观察,‘三多一少’多见于糖尿病中晚期患者。不想走到那一步,就要及早发现问题。”李赛美说。

哪类人群尤应警惕糖尿病?专家特别提醒,代谢综合征患者应注意筛查。“这类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更具诊断标准,通过糖耐量检查,可能查到隐匿的糖尿病患者,及时进行治疗。”

*代谢综合征,指多种代谢紊乱集于一身,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黏、高尿酸、高脂肪肝发生率和高胰岛素血症,这些代谢紊乱是心、脑血管病变以及糖尿病的病理基础。

03

糖尿病发病与否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

在门诊经常有病人询问,糖尿病会不会遗传?李赛美指出,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也就是说糖尿病与家庭史有一定关联性,但又不是绝对,如果注意营造良好后天环境,有家族史的人也可以终身不发病。

后天环境包括饮食、睡眠、运动、心态等。过食甜食,少运动,熬夜,性情急躁,工作压力大,抗压力差等人群较易发病。改良环境一是平时个人生活上要用心努力,二是可以通过中医药干预,改善体质。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连续观察20余年,李赛美发现,糖尿病患者因为中医药干预,较少发生中风、心梗、失明、截肢等并发症。

编辑

任君飞责编

张秀丽

综合来源

橙柿新闻新浪娱乐广东卫生在线此前报道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iaigou.net/jbjc/111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