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糖尿病的危害ldquo超乎想象

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导读:2型糖尿病(T2DM)确诊年龄<40岁被称为早发T2DM。早发T2DM会带来哪些危害?哪些危险因素会增加T2DM早发风险?该如何预防呢?

在过去的30年中,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印度等国家的研究表明,全球范围内早发T2DM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出现上升,疾病年轻化趋势明显。相比于T1DM和迟发T2DM,早发T2DM带来的危害似乎更大,并且T2DM年轻化对处于生育期女性的影响,增加了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能,进而对后代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造成恶性循环。因此,识别早发T2DM危险因素,并做好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早发T2DM有何特点?

近期发表于NATURE子刊的一项综述型研究,回顾了早发T2DM相关的一些研究证据,认为早发T2DM存在如下特点:

?早发T2DM患者β细胞衰竭发展更为迅速;

?与T1DM相比,早发T2DM有更大的并发症风险;

?与迟发T2DM相比,早发T2DM并发症的风险较高,主要归因于病程的延长;

?种族和宫内环境似乎是早发T2DM发病的强风险预测因素;

?早发T2DM在青春期女孩中的患病率高于青春期男孩。

早发T2DM或带来更大危害

1.死亡风险增加、预期寿命缩短

在年发表的一项澳大利亚研究中,研究人员对超过70万名T2DM成年患者进行了调查,发现发病年龄较小的T2DM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中风和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均有所上升,确诊年龄提前10年(相当于糖尿病持续时间延长10年)与全因死亡率增加20%-30%,心血管病死亡率增加60%有关。另外一项研究表明,15-30岁之间确诊的T2DM患者,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3倍。丹麦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在任何特定年龄阶段,T2DM确诊的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这种关联在男性中更为明显。

就缩短预期寿命方面,早发T2DM的危害大于迟发T2DM。模拟数据表明,与未患T2DM人群相比,20-40岁之间发病的T2DM患者的预期寿命,男性降低了14岁,女性降低了16岁,生命损失大于T1DM患者(约12岁)。

2.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相比T1DM,早发T2DM患者往往伴有更差的大血管结局。一项纳入名年轻T2DM患者(15-30岁)的研究发现,这些参与者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远高于名T1DM患者;相关研究表明,45岁以前诊断为T2DM的患者,相比45岁以上确诊T2DM的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一倍。此外,与经年龄匹配的健康人群对照组相比,早发T2DM患者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了14倍,而迟发T2DM患者心肌梗死的风险仅增加了4倍,差异明显。

3.微血管病变风险增加

年发表的SEARCH研究数据显示,T2DM青少年/年轻患者罹患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的比例高于伴有T1DM的青少年/年轻患者。不过,早发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是否高于迟发T2DM患者,目前尚不清楚。

糖尿病肾病:日本的一项研究显示,在0-9岁和10-19岁年龄层的人群中,在考虑到病程影响的前提下,T2DM患者肾病发病率远比T1DM患者高得多。从加拿大的一项研究表明,青少年T2DM患者肾功能衰竭最早可在确诊后15年出现,生存率比T1DM患者差。

视网膜病变:英国一项研究表明,调整过糖尿病病程后,与T1DM组相比,早发T2DM患者更容易发生视网膜病变,并且这种并发症会在患者50岁左右会带来相当大的疾病负担。

神经病变:来自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显示,经病程匹配后,15-30岁确诊为T2DM患者,相比40-50岁确诊的T2DM患者,神经病变评分更差。并且有研究表明,经年龄调整后,早发T2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率几乎是T1DM患者的两倍(17.7%vs.8.5%)。

中国早发T2DM现状如何,该怎样预防?

根据中国最近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在一般人群中,早发T2DM的患病率大约在3.5%左右,医院人群中,即在已经就诊的糖尿病患者人群中,早发T2DM的患病率大约为10%-15%。此外,一项基于临床的多中心研究显示,在我国0-18岁人群中,T2DM的患病率从年的4.1/10万人上升到年的10.0/10万人。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儿童青少年(5-19岁)T2DM的年发病率从年的0.72/10万人增加到年的3.6/10万人。T2DM年轻化趋势明显。

1.预防早发T2DM——先要了解相关危险因素

谈到早发T2DM的预防,我们首先要了解哪些因素可能会增加患病风险,如发现自己伴有多种危险因素,应对早发糖尿病时刻保持警惕。几项大型队列研究表明与早发T2DM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这些方面。

与迟发T2DM人群相比,早发T2DM人群肥胖更为常见。研究报告称,80%以上的早发T2DM患者伴有肥胖,而在迟发的T2DM中肥胖率约为50%,这些发现暗示肥胖相关的机制是早发T2DM的关键因素。也有研究表明,T2DM年轻患者,肝脏和肌肉中的脂肪比T2DM老年患者更多(大约高出3倍)。

此外,与迟发T2DM相关的传统危险因素在早发T2DM中也很常见,如非酒精性脂肪肝、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值得注意的是,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也有可能增加早发T2DM风险,而且这种影响在青少年/儿童组中比其他年龄组更为明显。

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在10-19岁的年轻参与者中,曾“暴露于母亲肥胖”会增加T2DM罹患风险5.7倍,曾“暴露于妊娠糖尿病”会令T2DM风险增加2.8倍。这表明,预防或延缓年轻女性肥胖/T2DM的发病可能会给下一代带来益处。

2.预防早发T2DM——减重是关键

在众多早发T2DM可改变危险因素中,肥胖和超重占有重要位置,因此控制体重是第一要义。随着体重的降低,胰岛素抵抗会得到明显改善,进而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高血糖、血脂紊乱以及炎症风险也会得到优化,令糖尿病风险降低,可谓一举多得,建议从运动和饮食管理两方面进行干预。

运动:适合自身的规律运动是减肥的重要手段。此外,研究表明运动还可以带来独立于减重的额外获益,如适量运动可通过增加游离脂肪酸的氧化和改善骨骼肌线粒体功能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同时减少骨骼肌和肝脏的脂毒性;增加血清脂联素的水平,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肌肉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

饮食:在运动的同时,不要忽视饮食的干预,一方面要减少高热量饮食,另外也应增加蔬菜的摄入,并且减少饮酒。除此之外,有研究显示增加膳食中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如全谷物食物)的比例,减少含糖/无糖饮料的摄入,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罹患糖尿病的风险。

此外,对于伴有早发T2DM高风险的人群,建议进行定期体检,了解自身血糖变化,出现血糖不明原因持续增高应尽快寻求医生帮助。

参考资料:

[1]MaglianoDJ,SacreJW,HardingJL,etal.Young-onsettype2diabetesmellitus-implicationsformorbidityandmortality[J].NatRevEndocrinol..DOI:10./s---z

[2]纪立农教授:中国早发2型糖尿病现状、特点及干预措施[EB/O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iaigou.net/jbby/90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