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纪念胰岛素发现年,北大糖尿病论坛(PUDF)以“胰岛素年”为主题展开,为参会者提供了解国际上与糖尿病治疗相关最新进展的机会,旨在推动我国糖尿病防控的发展。
临床医生在诊室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往往只是为患者开出各种治疗药物,而这对于患者的血糖控制仅仅只是起到了“1/3”的作用,另外“2/3”的作用要通过对患者生活方式的干预来实现。生活方式干预恰好是临床医生在诊室里做不到的事情,它不仅仅只是要求患者“管住嘴、迈开腿”,而是要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进而制定具体方案并严格执行的过程。5月16日,同济医院邹大进教授以《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逆转——胰岛素还是生活方式干预?》为题进行了相关讲解。
一、2型糖尿病无法逆转要一辈子吃药打针?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有多达1.3亿糖尿病患者,患病率达到12.8%,是全球糖尿病人口大国。2型糖尿病患者一经诊断是否就无法逆转,要终生使用药物治疗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何为“逆转”。
部分逆转:不用任何药物至少1年,HbA1c<6.5%,空腹血糖<7mmol/L。
完全逆转:不用任何药物至少1年,HbA1c<5.7%,空腹血糖<5.6mmol/L。
长期逆转:完全逆转状态持续超过5年。
过去,临床上认为糖尿病是由于患者胰岛β细胞凋亡导致的,是无法逆转的,但在最近几年通过对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我们清楚地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并没有凋亡,而是发生一种可逆的功能性改变。因此,在这个功能性改变的过程中加以正确的干预,就可以实现逆转。
二、如何挽救胰岛β细胞功能?
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要用胰岛β细胞葡萄糖敏感性进行评估。影响人体胰岛β细胞功能的最主要因素是患者糖尿病病程以及高糖毒性。
正常人的胰岛β细胞葡萄糖敏感性在5左右,然而胰岛β细胞葡萄糖敏感性会随着患者病程地延长而逐渐下降,因此最好在诊断2型糖尿病5年之内进行干预。除此之外,还要尽快为患者消除糖毒性,消除糖毒性并不是简单地将患者HbA1c降到7%以下就行,而是要将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5.5mmol/L以下,HbA1c降到5.7%才能消除对胰岛β细胞的糖毒性。在此基础上还要消除胰岛素抵抗以及脂毒性等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因素。
尽早地、积极地纠正可逆转因素来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能,就可以使胰岛β细胞达到“长治久安”的理想状态。
三、如何实现糖尿病的逆转?
首先,我们要明确那些糖尿病患者可能实现糖尿病逆转。特殊类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以及1.5型糖尿病(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是无法逆转的,新诊断或诊断5年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具有逆转可能性的。而这类2型糖尿病患者想要逆转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Antibody抗体(GADA)阴性
BMI体重指数>25
C肽水平:空腹>1.1ng/ml;餐后>2.5ng/ml
一项纳入了名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自然部分逆转率为1.5%,自然完全逆转率为0.14%,自然长期逆转率为0.01%,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自然缓解的方式逆转可能性很小,必须要采取相关的干预措施。
常见的干预方式有三种:
积极生活方式干预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代谢手术
DiRECT研究是为生活方式干预逆转2型糖尿病提供重要循证医学证据的研究,该研究显示,通过对患者饮食、体重、运动等方面的干预,患者的胰岛功能是可以完全恢复的,这颠覆了当时临床对于糖尿病的认知,意识到2型糖尿病是可以逆转的。同时,LookAHEAD研究显示,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实现部分或完全逆转的可能性更高。
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能量失衡,特别是超重或肥胖。肥胖合并先天遗传因素对人体胰岛β细胞去分化、转分化产生巨大影响。在消除肥胖的影响后可以减轻高胰岛素血症压力,减少肝脏脂肪输出、胰腺脂肪沉积,糖尿病也随之得到缓解。所以积极生活方式干预是逆转2型糖尿病的最根本策略。相关研究指出,2型糖尿病是由于肝脏大量分泌脂肪进入胰腺,导致胰腺脂肪增高,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所以当肝脏脂肪减少后,胰腺脂肪也随之下降,胰岛β细胞功能便会恢复提升。相关研究显示,无论是采用代谢手术治疗还是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方式,最终驱动患者代谢改善的主要因素还是患者治疗后体重、体脂的下降。
分享、点赞、在看
记得一键三连哦
设置星标
快速获取最新推送
随手点个赞,按个“在看”再走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