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和瘦子谁更容易得糖尿病有这些习惯的人

对于胖子来说,很多事情都是不友好,比如说到糖尿病患者,人们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人一定很胖。

肥胖确实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那么是不是瘦子就不会得糖尿病了?

本期我们邀请方回春堂河坊街馆李桂东医生给大家讲讲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

中医上的实证和虚症

李医生首先带我们了解中医上的实证和虚症,从而介绍糖尿病的中医治疗。

一般来说,正气不足为虚,邪气有余为实,那么这些虚和实有什么具体表现呢?

“虚”表现为面色淡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自汗,大便滑脱,小便失禁,舌淡胖嫩或五心烦热,消瘦,口咽干燥,盗汗潮热,舌红少苔等。

“实”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比如发热,腹胀,胸闷烦燥,大便秘结,小便不利等。

糖尿病的虚实

肥胖容易导致糖尿病,但是瘦子得糖尿病更应该警惕。

在糖尿病诊治的过程中,患者一般都是虚实夹杂。患病的本质是虚,所以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人,都困乏,尤其在饭后困得不行。

但是某些现象又有实证的特点,比如发热、炎症等,这个发展过程其实可以分两个阶段来看。

第一阶段糖尿病前期,对应的中医证型主要是脾虚湿盛证。

这个阶段患者即使血糖还正常,其实已经是脾虚了。平时胃口挺好消化却不好,经常腹胀大便不成形,皮肤油腻和起痘,这时的表现就是中医说的脾虚湿盛。

第二阶段是糖尿病及并发症发展的阶段,对应证的中医证型主要是脾肾阳虚证。

如果脾虚以后身体产能进一步减少,基础代谢也随之降低,不但没力气,连体温也会偏低,这时患者很容易怕冷,就到了中医说的阳虚阶段。

中医说脾主四肢肌肉,脾虚的人四肢乏力,有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人能量不够,自然容易困倦。

案例分享

胡阿姨今年49岁,处在绝经期,她上个月体检,医生解读报告时说她的各项激素指标呈下降趋势,日常饮食、运动、营养都需要均衡。她是个很注重养生的人,但在2年前确诊了糖尿病,断断续续在吃降糖药,血糖也一直在7mmol/L。

胡阿姨在饮食上也很克制,米饭、水果、面食吃的也不多,但为了饮食均衡,五谷杂粮粉每天泡一杯。

李医生说找到血糖不降反升的原因后,建议最好不喝杂粮粉。

吃五谷杂粮有助于健康,是因为五谷杂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胃蠕动,但是它们含有丰富的淀粉,杂粮按照正常的吃法淀粉吸收比较慢,但把它们磨成粉或者煮成粥以后吃,淀粉的吸收速度大大加快,血糖也就快速上升了。

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常吃五谷杂粮粉对控制血糖是不利的,正如胡阿姨的疑虑,血糖一直居高不下,却没发现这都是五谷杂粮粉影响。速食麦片等粗粮,由于经过了预先加工吸收速度快,也都会影响血糖。

这几种人群容易患糖尿病

01

家族里有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是具有遗传倾向的疾病,不管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遗传性都是同样存在的。如果家族中有人患上糖尿病,特别是直系亲属,后代人患上糖尿病的几率都是很大的,这和人体型是胖是瘦没有关系。即使是瘦子也同样拥有着糖尿病的易感基因。

02

生活习惯

经常熬夜的人,不论是胖是瘦,都容易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长时间的熬夜,还会让人免疫力下降,另外抽烟喝酒的人也是容易患糖尿病的。

03

饮食无度

平时饮食无度的人出现糖尿病的概率比较高,特别是怎么吃都不会胖,但是经常大量摄入高糖食物的人,同样会引发糖尿病这种慢性疾病。

04

压力特别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生活的压力加重,如果不通过合理的方式来缓解压力,很容易导致身体的内分泌出现失调的情况,久而久之胰岛素的分泌也会受到影响。

05

内脏脂肪多

内脏脂肪过多的人,即使身体很瘦,也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是引发糖尿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06

缺乏运动

长时间缺乏运动的瘦子也比较容易出现糖尿病,想要控制血糖水平应该注意多运动。

医生介绍

李桂东主治中医师

中医扶阳派世家第三代嫡系传人,首批国家级中医大师何成瑶教授亲传弟子。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长期专注于重大慢性疾病的预防、治疗与康复工作。

善于防治代谢性疾病如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合作研发的功能性食品系列配方获国家发明专利。临床以扶阳为宗,以精准检测和中西医整合疗法为特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病。

门诊时间:周六上午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预约挂号

想减肥却被告知差点“得了”糖尿病?医生:还好你来得早!

除了糖,这种常见的东西吃多了也容易得糖尿病!

戳转发扩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iaigou.net/lcbx/76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