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糖尿病是ldquo轻rdquo

轻了?重了?核心内容

随着时间的飞逝,新冠肺炎在国内的疫情影响已经在慢慢解除,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基本在恢复正常。

我的诊室里,又开始看到那些熟悉的老患者们啦!疫情期间,许多人都是通过网络和自我保健的形式保持血糖的正常。而疫情过后,来到诊室的很多患者,许久未见的寒暄后总会集中问我这样一个问题:“都教授,我的糖尿病到底属于“轻的”还是“重的”?

其实,疾病的“轻”与“重”是个相对的概念,通常需要科学且客观的评定。但如何答复糖友们渴望预知的问题,我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从糖尿病类型来看

四种类型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将糖尿病分为四种类型:01

1型糖尿病(T1DM)

02

2型糖尿病(T2DM)

03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04

妊娠糖尿病(GDM)

其中1型糖尿病是因为各种因素所致的胰岛β细胞的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的绝对缺乏,占糖尿病的比例小于5%,好发于儿童青少年。T1DM患者由于胰岛素的绝对缺乏,发病需立即启动胰岛素应用的比例超过90%,且终身需依赖胰岛素治疗。T1DM有自发酮症倾向,以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一种急性并发症)起病的患者超过50%,且5年病程以上的患者慢性并发症多见。由于发病较早,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随年龄增长并发症逐渐增多且重,会影响T1DM患者的生存期。而2型糖尿病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引起,是糖尿病病人中最常见的类型,占90-95%,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更多见于成年人,常有家族史,很少有自发性酮症酸中毒发生。因此,对比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由于发病早,有胰岛素依赖倾向,好发酮症酸中毒,微血管慢性并发症多见且严重,常认为是更“重”的糖尿病。

从胰岛β细胞功能来看

“轻重”的重要指标

人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是胰岛素,它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

血糖浓度是影响胰岛素分泌的最主要的因素,随着血糖的波动人体随时调整胰岛素的分泌剂量,维持血糖稳定。当胰岛功能差时,胰岛素的分泌水平低,血糖水平明显升高。虽然可以应用外源性的胰岛素类药物协助控制血糖,但这部分胰岛素的量不能随着血糖波动随时即刻调整,因此患者饮食活动的轻微变化,都会造成血糖的显著波动。过高的血糖会导致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如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的出现;血糖过低则可以导致发生低血糖症,有些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昏迷,甚而导致死亡;血糖波动大,还会带来并发症的过早出现,血糖波动大与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是相关的。

因此,胰岛功能的情况也是评价糖尿病病情“轻重”的一个重要指标。

从血糖控制水平来看

这些状况都不好

中国有世界第一的糖尿病患者人群,但血糖控制达标率却一直偏低,总体约有2/3的糖尿病患者血糖不达标。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或者忽高忽低控制不平稳的状态。

持续高血糖状态不仅会造成机体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免疫力低下、急性感染,严重会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高血糖状态还会对胰岛β细胞产生高糖毒性,导致胰岛功能进一步衰竭,病情持续加重;持续的高血糖还会损伤微血管及大血管,神经组织,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坏疽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同样的血糖反复波动,会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促进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血糖波动容易导致频繁的低血糖发作,使交感神经兴奋增高,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血糖波动还会加重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造成眼部渗透压的改变。也就是说血糖波动越大,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因此,无论是犹如坐“高空缆车”长期高血糖状态,还是犹如坐“过山车”的血糖波动状态,都预示着不良的疾病预后,都是病情“严重”的标志。

从并发症情况来看

急慢性并发症都可怕

糖尿病的并发症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目前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T1DM患者有自发DKA倾向,而感染、胰岛素不适当中断、各种应激状态等因素,也有可能会诱发DKA发生。虽然目前的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仍有2.5%-9%DKA患者可以出现死亡死亡。而高渗高血糖综合征多发生于血糖控制差的老年人当中,死亡率高达10-35%。因此合并急性并发症说明糖尿病病情严重,血糖控制较差。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等。这些慢性并发症的持续进展是糖尿病患者最终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糖尿病需要定期系统检查,及时明确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便对患者的病情做客观判断。

从伴发疾病来看

会让病情更复杂

通常糖尿病患者还容易伴发其他疾病,与糖尿病相互影响,使得患者的综合病情也较普通患者更为复杂,治疗难度明显增加。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免疫力偏低,更容易伴发感染性疾病。以目前全球蔓延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为例,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感染风险更高,病情更重,且死亡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近2倍;相应的,罹患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糖尿病患者,血糖会应激性升高,糖尿病的病情也进一步加重。另外,当糖尿病患者因伴发其他疾病导致肝、肾、心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时,会使原有的糖尿病病情雪上加霜,不仅影响降糖药物方案和剂量的选择,还会影响降糖药物在机体的代谢,使血糖更加难于控制。

总之

糖尿病病情的“轻”与“重”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评价。每一位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貌似简单,其本质背后都是医生经过深思熟虑后,对患者整体病情综合判断的一个具体体现。病情的“轻或重”是相对而言的,两者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了解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任。

而任何疾病的诊治都需要交给专业医生,经过系统的诊查,找到适合的治疗方案,获得理想的治疗结果。无论患上什么疾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就可以将疾病维持在“轻症”状态或许更长时间,以此避免进入到“重症”状态。所以,广大糖友们,不必为糖尿病的“轻”与“重”犯愁,定期复诊,实实在在地管理好自己的血糖永远是硬道理!

都健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大四院副院长,内科教研室主任,内分泌代谢病内科主任。

经历:

年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在中国医院内分泌科工作,年获得中国医科大学内分泌代谢专业硕士学位,年获得日本自治医科大学内分泌代谢专业博士学位,年完成中国医科大学博士后培训,年调入中国医院工作。

学术兼职: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减重及代谢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基层糖尿病防治学组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

辽宁省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

辽宁省免疫学会老年免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基层卫生协会糖尿病防治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

沈阳市高层次领军人才。

兼任《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

年11月,“都健健康工作室”纳入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成为自媒体联盟其中一员!

出诊时间:周三、周五上午中国医大四院崇山院区门诊二楼专家门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iaigou.net/lcbx/71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